二等獎43篇
序號 |
體裁 |
題目 |
作者 |
推薦單位 |
1 |
消息 |
加速政府職能轉變,促進企業機制轉換 |
張錦貴 |
福建日報 |
2 |
消息 |
村民變股民 |
檀云坤、魏章官 |
福建日報 |
3 |
消息 |
尤溪賣出萬畝活立木、臺商投資搞系列開發 |
陳標等 |
福建日報 |
4 |
消息 |
背離市場被人兼并 緊跟市場兼并別人 |
陳冬青、黃如飛 |
福建日報 |
5 |
消息 |
出洋修理“洋設備” |
陳標等 |
福建日報 |
6 |
報道 |
班、班,一聽辦班心發慌 錢、錢不掏腰包難過關 |
黃如生 |
福建日報 |
7 |
追蹤報道之言論 |
解剖這只“麻雀” |
林振夏 |
福建日報 |
8 |
調查報告 |
他們呼喚勞動保護 |
陳向京 |
福建日報 |
9 |
通訊 |
專利,“科鳳”起飛的翅膀 |
黃仕熾 |
福建日報 |
10 |
言論 |
認真學習,大膽實踐 |
阮榮祥 |
福建日報 |
11 |
來信 |
半年修不好三段“泥鰍路” |
朱文庭 |
福建日報 |
12 |
消息 |
閩江口金三角悄然崛起 |
褚言義、蔡畦村 |
新華分社 |
13 |
通訊 |
福建改革開發進入新階段 |
許一鳴 |
新華分社 |
14 |
述評 |
福建在南北夾擊中奮起再振雄風 |
許一鳴、王煒中 |
新華分社 |
15 |
通訊 |
穩住糧食放開一季 |
王煒中、蘇杰、蔡海龍 |
新華分社 |
16 |
消息 |
三百家重點污染企業在閩被亮“黃牌” |
邱江波 |
中新分社 |
17 |
消息 |
泉州一印尼女歸僑十年打官司終勝訴 |
秦島 |
中新分社 |
18 |
通訊 |
最后的蘇聯客 |
謝文欽 |
福州晚報 |
19 |
言論 |
政策也是一種資源 |
潘文森 |
福州晚報 |
20 |
言論 |
“到邯鄲說太原” |
陳克昌 |
福州晚報 |
21 |
消息 |
一瓶含雜質 整改四天整 |
李惠芳 |
廈門日報 |
22 |
調查報告 |
政府職能與市場經濟(系列之一) |
鮑周義、張福良 |
廈門日報 |
23 |
消息 |
不送花錢紀念品 專發征求意見表 |
黃衛明 |
廈門日報 |
24 |
通訊 |
“稅官”的喜事 |
戴有成、林智宏 |
閩南日報 |
25 |
系列報道 |
來自中僑集團的報告之一《群龍出世》 |
楊國昕 |
泉州晚報 |
26 |
通訊 |
終于回到自己的家 |
林耀平、陳玉珍 |
泉州晚報 |
27 |
通訊 |
仰恩啟示錄 |
魏獻宗、陳鎮國 |
泉州晚報 |
28 |
消息 |
既引進國外資金 又借鑒管理經驗 |
盧小波 |
三明日報 |
29 |
通訊 |
凱旋在正月初一 |
楊慶楨 |
三明日報 |
30 |
通訊 |
蓮花味精“入侵”閩西之后 |
李有科、謝華山 |
閩西日報 |
31 |
通訊 |
冰冷世界的熱心人 |
陳金照、楊梅英 |
閩西日報 |
32 |
特寫 |
養鴨女“引進”科技郎 |
陳建平、林慶如 |
湄州日報 |
33 |
專訪 |
“莆田是出冠軍的地方”——鄧樸芳在莆考察記 |
鄭國賢 |
湄州日報 |
34 |
通訊 |
小辣椒 大市場 |
邱盛林、蘇仲華、龔武平 |
閩北日報 |
35 |
消息 |
西芹村兼并板后居委會 |
李挺林、陳智淦、葉璐 |
閩北日報 |
36 |
通訊 |
鄉音未改 鄉情更濃 |
方友德 |
港臺信息報 |
37 |
通訊 |
鮭魚和榕樹——訪菲通訊之十 |
江堤端、黃意華 |
福建僑報 |
38 |
通訊 |
警惕這股暗流 |
徐堅 |
福建經濟報 |
39 |
消息 |
掌握醫療服務市場的主動權 廈門中山醫院試行護工制度 |
林紅林 |
福建衛生報 |
40 |
言論 |
所長的犯傻與港商的精明 |
楊釗良 |
福建衛生報 |
41 |
消息 |
安溪房改 不等不靠 積極主動 |
夏行 |
福建建設報 |
42 |
評論 |
春天里,福建人想什么? |
郭祖興 |
福建通訊報 |
43 |
言論 |
也談“最后一代傻瓜” |
潘潮玄 |
人事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