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94件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是經過層層推薦和嚴格把關評選出來的,過硬的作品質量得到了新聞界和社會各界的認同,也體現了中國新聞獎評選工作的公平公正。
亮點三 以放開自薦參評促進公平公正 中國新聞獎評選自去年放開自薦以來,得到了廣大基層新聞工作者的普遍認同與歡迎。今年,評獎辦公室收到自薦參評作品201件,比上屆增長近6倍。這些自薦參評作品覆蓋了中國新聞獎全部29個評選項目。經過審核和評選,最終獲獎的自薦作品共20件,與去年有5件作品獲獎相比有大幅增長。其中,1件作品獲特別獎,3件獲一等獎,5件獲二等獎,11件獲三等獎。這也是自去年全面放開申報以來,自薦作品首次獲得中國新聞獎最高獎次。 亮點四與媒體履行社會責任情況掛鉤 根據新聞界的建議,自今年起,中國記協把媒體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和新聞工作者職業行為作為參評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的重要參考指標。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問題突出的媒體,不得推薦作品參評當屆中國新聞獎評選;近3年內有不良職業道德記錄的新聞從業人員參與采編的作品不得參評。對通過組織渠道推薦參評的作品,由各級報送單位履行審核職責,嚴格把關。對自薦參評作品,在通過評選后,委托相關單位進行組織審核。如有違規情況,一經查實將取消其獲獎資格。對于新聞工作者的從業行為,中國記協與新聞出版部門共同建立資料庫,在逐級報送公示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審核把關。 更多閱讀 12月2日,中國記協在京舉辦第二十五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研討會,部分評委、審核委員、獲獎者和業界學界代表100余人,圍繞獲獎作品和評獎工作的新特點、新亮點交流研討,總結改進和創新新聞宣傳工作的經驗。中國記協黨組書記翟惠生在研討會上致辭,中國記協黨組副書記高善罡作中國新聞獎評選工作報告,中國新聞獎審核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唐緒軍作審核工作報告。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