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武漢高鐵站,很少有人下車。 過去半個月,在那里落腳的,有醫生、護士、專家、軍人,還有記者。 “逆行者”,是他們共同的稱呼,很燃。 他們每一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逆行故事。 “逆行”去武漢 關心這場疫情的人們,在家刷網的人們,足不出戶的人們,有一個選擇,打開手機看24小時不間斷的直播——《共同戰“疫”》。 24小時不間斷,什么時候都可以用它來陪伴你。 從武漢的街景到網民關心的熱點,從發布會最新信息到權威專家訪談,從醫院實況到病員救治,從物資保障到普通群眾的生活......《共同戰“疫”》24小時永不缺位。 看新聞的都知道,今年的除夕夜,變成了出征日。 農歷大年三十,不少醫療隊出發了。一大批記者也出發了。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4名記者緊急趕赴武漢,這個不一樣的除夕之夜,吹響了新聞新媒體中心武漢報道的集結號。 除夕當天記者乘坐火車前往武漢 除夕夜出征的報道隊伍 接下來,第二批,第三批,更多的“逆行者”來到武漢。我們在《共同戰“疫”》的大直播里看到更多的身影。G505次列車剛到武漢火車站,有人問董倩接下來的工作計劃,她說:“到了,該干活了。我是人物專訪記者,來給他們進行一次能多深入有多深入的訪談,其實人是最能夠反映出一個環境里面的狀態的,對吧?” 讓此時此刻最真實的武漢,與大家同在。 空空蕩蕩的武漢街景、平地而起的火神山醫院...... 有一天,記者和一個UP主開車在武漢的街頭直播,突然下了車,去了一個菜市場。空蕩蕩的鏡頭里突然有了煙火氣兒。真好!再難,生活還在繼續,仍然有希望。 武漢協和醫院物資緊張,大家都很關注,到底怎么回事?記者第二天直接去了,直播采訪醫院的一個副書記。再難,救援還在繼續,有關注,有重視,情況就會好起來。 三對“夫妻檔” 24小時不間斷大直播叫《共同戰“疫”》。這個“共同”對于奔赴前方的勇士們還有特殊的意義,因為他們中有好幾對夫妻檔。 有的作為報道伉儷一同深入一線,像李昊、馬麗君夫婦,張鵬軍、李璟慧夫婦。他們在這個鼠年春節,“拋棄了”孩子、“拋棄了”父母,與家人匆匆告別,日夜奮戰在一線。 右一為總臺記者馬麗君 張鵬軍、李璟慧夫婦倆都是新聞新媒體中心的記者。張鵬軍接到任務去武漢,妻子李璟慧也要求去。她說,“我們兩個人都是記者,他一個人去我不放心,與其提心吊膽地擔心他,還不如跟他一起去。”
總臺記者張鵬軍和李璟慧 吳濤的孩子剛過完兩歲生日,吳濤作為記者深入武漢一線采訪報道,而他的妻子身為醫生,同一時間也接到任務,在醫院投入一線抗疫戰斗。雖然工種不同,但他們都是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硬仗的“戰士”。 總臺記者吳濤和他的妻子 全民關注 聽說有這樣一組數據,《共同戰“疫”》自開播以來,截至2月4日12:00,在央視新聞客戶端、微博、頭條、快手等平臺總觀看量為12.5億,總觸達量為18.9億。開始不信,查了查新浪微博,發現#共同戰疫#這個話題總閱讀量是43億。看來大家是真關心,特別是來自現場的一手畫面和采訪。 武漢剛剛不讓出城那幾天,大家都不知道武漢到底怎么樣。有人去采訪,還是原汁原味的直播,大家都想看。 接下來,我們看到—— 接地氣Vlog《武漢觀察》,讓外界了解真實的武漢人的生活狀態; 以值班醫生日志的方式推出的《武漢日記》,記錄疫情進展,從側面緩解網友因“不知”帶來的疑慮。 哪里危險,哪里人人避而遠之,哪里具備獨家新聞價值,我們看到記者就出現在哪里—— 記者實地探訪核酸檢測試劑盒車間,讓網友全面了解新型冠狀病毒如何確診; 記者全程伴隨跟蹤,獨家直擊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轉運情況; 記者的身影出現在隔離病房里,向網友展示了隔離病房的午餐…… 記者拍攝醫生探討病情 記者和攝像人員與醫院醫生合影 長鏡頭直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施工現場》,工人們爭分奪秒日夜奮戰,醫院一點一滴的建設進度,數千萬網友在線共同見證。 記者拍攝火神山醫院內部設施 記者在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采訪 記者在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采訪 從1月27日早8點起開啟的24小時不間斷直播 《共同戰“疫”》,已成為全網最高時長、最多角度融合、最高關注度的疫情防控大直播。不僅在央視新聞客戶端,網友還可以從央視頻以及微博、頭條、快手、抖音、B站、百家號、騰訊、優酷等平臺第一時間全方位了解武漢最新情況。 “無處不在”地為網友呈現 除了來自武漢的大量一線報道,我們還看到了更多大家關心的熱點—— 20多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及時公開透明發布疫情防控信息; 全網率先推出專訪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 獨家專訪馮子健、詹慶元等權威專家,在線回答網友熱切關注問題。 《央視新聞面對面 | 董倩專訪武漢市市長》微博最高在線1073萬,在微博、客戶端、頭條等平臺累計觀看為1868萬,累計觸達為9076萬。 董倩在武漢采訪醫護人員 《新聞1+1》每天關注防疫熱點,央視新聞微博開設話題“巖松幫你問”“白巖松連線專家解讀疫情”等起到解疑釋惑的作用,兩個話題總閱讀量超過一億。 從權威發布到科普答疑、從現場直播到獨家專訪、從知識貼到辟謠貼……線上線下“無處不在”。從1月24日16時起,央視新聞各平臺平均每天發稿300條以上,央視新聞客戶端每天推送100條以上,這些稿件在各平臺獲得總閱讀量超過50億。 在國家移民管理局、國鐵集團、東航、南航、海航等單位,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機場、高鐵站、口岸,人們可以看到落著“央視新聞”和“健康中國”標志的肺炎防范宣傳片,在公交電子屏、商場門店、電梯智慧屏等處反復播放。肺炎防范系列宣傳片在80多個城市40多萬塊公共電子屏幕以及3800多萬家庭互聯網電視中播出,每天播放量1.2億次,覆蓋全國。 機場、口岸等地播放疫情防范宣傳片 電梯智慧屏播放的疫情防范宣傳片 公交電子屏上播放疫情防范宣傳片 還有H5產品《你與確診病例同程了嗎?需要盡快隔離》,為出行群眾提供防控疫情信息服務。用戶只需輸入車次或者航班號,就可以看到相關線路的確診病例相關信息詳情。 逆行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 在全民戰“疫”的關鍵時刻, 哪里有新聞,哪里就有媒體人。 (中視前衛 辛國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