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慧在武漢第九醫院采訪呼吸機運送情況。央視記者 楊德才 攝 庚子年的春節,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往年的喜慶。在這場全民戰“疫”中,對于正月初一緊急奔赴湖北武漢采訪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李璟慧而言,卻經受了一場從業以來從未有過的大考。她心中有著特殊的感受——“這個春節,武漢深深烙在心底。在武漢的春天里,向往愛和永遠。” “無關英雄主義,不是一腔愚勇,只因手持話筒,心懷熱愛。大年初一,你好武漢!”1月25日,李璟慧和同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的愛人張鵬軍乘坐高鐵奔赴武漢,拖著行李箱走出車廂后,她在自己的朋友圈寫下這樣一段話。 在武漢的這一個月里,李璟慧和她的“戰友”完成了46場大小屏直播,12條新聞報道,累計時長超過2000分鐘,而每一分鐘的采訪都深深地觸動著這個每天奔波在抗疫一線的年輕記者。2月25日,李璟慧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連線采訪時說:“作為記者,我覺得自己特別幸運,不僅是實現自己的新聞理想,更是不辜負那些震撼過我們良心的人。在武漢的采訪中,我在那里看到了3個‘有’,有信心、有溫度、有淚水。” “到武漢之前,我以為這里會是緊張和壓抑的氛圍,但是當我在這兒做完第38場直播后,看到的是信心,是向上的力量。”李璟慧說:“剛到的一周,我持續跟進火神山醫院的建設進展。每天2000多人300多臺大型機械不間斷施工。大家都戴著口罩,看不出來各自的長相,但是相互記住了聲音。我們去做直播,很多工友說:‘前一天我見過你們’。” 李璟慧在武漢的采訪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奮戰在一線的建設者和醫護人員。有一位來自四川支援的工友告訴她,每天他多擰一顆螺絲就覺得火神山醫院離建成又快了幾秒鐘,疫情離盡快結束更近一步。 2月4日,她認識了甘肅援助湖北醫療隊的一位護士。“我不知道她長什么樣,但是她說進病房前醫護人員也會害怕,可是穿上防護服瞬間就不怕了,一心投入到治病救人中,這名護士說自己特別有信心,一定能幫助自己負責的患者戰勝病魔。”李璟慧說:“她不是白衣天使,而是白衣戰士。” 2月3日,李璟慧和她的同事直播了給雷神山醫院建設者送午飯的經過。從早上9點,很多愛心志愿者就忙碌起來,有的是免費送菜,有的來幫忙洗菜,廚師們也是從各個餐館集中在這里設置了大鍋大灶,每天做1000多份的盒飯供應給戰“疫”一線的建設者們。李璟慧介紹,在直播中,當志愿駕車送盒飯的大哥聽到網友們對他點贊,特別開心,說車里開著空調,保證將熱乎的盒飯送到雷神山醫院的建設現場。 2月15日,李璟慧采訪了一名來自福建廈門的護士王鶴鳴。在采訪快結束時,王鶴鳴說來到武漢想吃周黑鴨,還有其他護士想吃熱干面。為了滿足這些奮戰在一線醫護工作者的心愿,李璟慧就和一些愛心企業一起把周黑鴨、熱干面送到福建醫療隊駐地。 “護士小姐姐們雖然戴著口罩,可是能看到眼角眉梢都是笑意,大家一起喊‘武漢加油’,雖然那天武漢下著大雨,可我們的現場瞬間變得溫暖無比。王鶴鳴說:‘醫護人員在逆行,還有千千萬萬給他們溫暖、幫助他們逆行的人。’在直播中,我看到了一顆顆帶著溫度的心,一個個普普通通卻閃爍著偉大光芒的人。”李璟慧告訴記者。 在疫情防控最吃緊的時候,李璟慧和她的同事們經常會在武漢天河機場去接軍隊和各省(市)到湖北支援的醫療隊。每接到一支醫療隊,她就在自己的備忘錄記下,今天接了哪支醫療隊、多少人。這種記錄既是工作習慣,也是她的愿望——“希望帶到戰勝疫情的那一天,我還在機場,送他們平平安安回家”。 “我們的直播中醫護人員下飛機后都是斗志昂揚的,他們還會相互開玩笑,可很多網友評論說‘怎么看著看著直播就哭了’。”李璟慧介紹說,“最初我也會好奇,要有一顆怎樣強大的內心才能上一線。通過多天的采訪,我發現他們也會流淚,我說‘借我們鏡頭給家人說點什么?’他們就會眼帶淚光,提起自己負責的病區,有時候也會眼里泛淚。我想,這就是醫者仁心吧。” 雖然李璟慧是和愛人一起到武漢采訪的,但由于工作需要,他們之間也很少能面對面,每天只能通過手機視頻見上一面。李璟慧非常真切地說:“其實兩個人一起到武漢,最初也有猶豫,但是我們都是記者,一個人去,另一個人難免擔憂,我們決定一起去。到武漢做報道,是我們共同的心愿,因為手中有話筒,心中有熱愛,熱愛新聞、熱愛生命、熱愛那片土地。在那里,‘不后退’就是一線記者的信念。”(記者 田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