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年仲夏之際,新聞院校學子們又迎來一個畢業季。與往年不同的是,沒有了在校園草坪上定格的珍貴瞬間,沒有了在校門內外揮手致意的惜別場景,而所有的祝福與期冀、真情和不舍,在云端匯聚、在指尖流淌,感動依舊、無遜以往。如何面對疫情的考驗?如何走好步入社會的第一步?如何在時代發展中實現夢想?一起來聽聽院長們是怎么說的。 在疫情考驗中鍛煉成長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柳斌杰: 把責任扛在肩上 要敬畏自然,珍愛生命,跨越文明。2020年的畢業典禮是一場難忘的相聚,疫情中,全國上下表現出的團結一心動人至深。新聞人要在時代中承擔責任和使命,而這份重任要靠即將走出校園、走入社會的畢業生們放在心中、扛在肩上。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陸紹陽: 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疫情期間的這段特別記憶,可以矯正我們的思維方式,讓我們更全面、更理性地看待這個世界。希望同學們作為具有改變世界能力的年輕人,在未來能夠通過自己的智慧,讓世界變得更加穩固、美好。 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北師大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李春林: 認真生活 報效祖國 經過了這次疫情,我們更應該將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認真生活、努力工作、懷揣理想,在造福人民、報效祖國中實現人生價值。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米博華: 風雨兼程是真諦 這幾年復旦的學習生活是你們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不僅打下專業基礎,更在意志、品質等多方面得到了錘煉。而這更是從青年走向成年的必經之路。特別是經過這場新冠疫情,應該更深刻地體會到,歲月靜好與負重前進往往相伴而行。經歷風雨才能體會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風雨兼程才是生活真諦。讓我們在惜別時刻互道珍重和祝福,以自強不息的奮斗放飛理想。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強月新: 不盲從 不媚俗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站在風暴中心的新聞人讓我們看到了敬業精神和專業態度。希望同學們不是僅僅記住了“范長江、鄒韜奮”,更培養了辨別是非、獨立思考、敢于擔當的勇氣和能力,不盲從,不媚俗,堅守信念理想,追求事實真相。 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誠: 新聞人有使命有擔當 新聞學子在這場疫情中不僅僅要認識到生命的脆弱、親情的可貴,更要感受到新聞人的使命與擔當。要在復雜紛繁的疫情中安撫人心,增強斗志;要在多元多變的思潮中舉旗亮劍,激濁揚清;要在社會百態中關懷弱者,守衛公平。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趙啟正: 增加學識 善于實踐 希望大家在網絡時代能更加關注輿論環境,做到“修身”“立命”,增加學識、智慧、社會經驗,更善于思維、表達和實踐,自己創造自己的命運。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卜宇: 會看 會想 會寫 對新聞學子表達三點期望:一是“會看”,走到崗位后,不論多忙碌,都應該抓緊時間閱讀;二是“會想”,視線狹窄、鉆牛角尖無法做出好的作品,新聞學子當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去思考,才能夠把事情想透徹,作出更準確的選擇;三是“會寫”,會寫確實是一個坎兒,要寫通寫順,才能呈現出一個好的作品。 廈門大學新聞學院院長余清楚: 有一顆善良心 走向社會后,無論你貧困還是富貴,要有一顆善良的心;無論你事業順利還是曲折,要有一顆善良的心;無論你顯達還是卑微,要有一顆善良的心。《三字經》為什么要把“人之初、性本善”放在篇首,因為善良是做人的根本,是人性的基石。古往今來,概莫如此:當惡橫行,必出妖孽;當善充盈,天下太平。畢業后一定要記住,善良是你一生的風水,當把你心底的善良獻給了這個世界,你就是最幸福的人、最高貴的人。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李怡: 抓住機遇激活自我 走出校園,未知的領域可能在增加,人生的不確定性可能更加明顯。但是,這又何嘗不是一次激活自我的機遇呢?既然我們已有的知識不足以解釋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變遷,那么,就用我們自己的努力來創造一個更加理想的未來。從來不會有一個完美的世界等待我們去享受,每一個在溫室中的生命最終都必須接受人生實踐的嚴苛修煉,國家民族的未來和每一個人的明天一樣,都是艱辛創造的結果。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董天策: 好學求真 力行至善 大家要以愛好學習為樂,要讀社會這本無字的書,善于觀察社會、體驗社會,善于總結經驗教訓,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增長自己的才干。學習的過程,也是“求真”的過程。“求真”有三層意思。首先要追求真相,善于發掘與事實相符的真相。其次要追求真理,要“不畏浮云遮望眼”,服膺真理勇前行。再次要懷抱真情,對家人朋友,對國家民族,對整個人類都要懷抱真情。“力行”就是要身體力行,要把自己的知識和專業能力付諸實踐。歸根結底一句話,就是希望同學們都成長為追求真、善、美的人! 不負百年未有大變局的新時代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廖祥忠: 不畏磨難 奮斗跨越 習近平總書記說,“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希望你們任何時候,都要守住同理心與良知,不要讓磨難阻止你們前進的腳步。非常之觀,常在險遠;唯有奮斗,方可跨越。未來,就在你們腳下。請你們任何時候,都要挺直腰板,一定要相信未來! 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王德勝: 以國家和社會需要為導向 希望大家不負青春、不負時代,在新的征程中彰顯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合格答卷。要以黨和國家、時代社會的需要為導向、為坐標去規劃人生、精確定位。鐵肩道義、妙手文章,青春作伴,薪火相傳。 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徐江善: 化危為機 不負期待 目前的新冠疫情,不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重大影響,必然反映到同學們的就業和生活之中,你們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但是,危機從來都是危和機,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大家要學會化危為機,迎接挑戰。唐朝有位詩人叫韋莊的說過:“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說的是時光如流水,人生的旅途中,不僅有平坦大路,還有崎嶇征途。期待同學們在“曲如弓”的大時代舞臺上,不辜負母校的辛勤培育,不辜負百年未有大變局的新時代。 本文內容根據相關報道整理,轉發請注明來源為中國記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