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蔓延全國。受疫情影響,我所在欄目新聞稿源匱乏。我和3名小伙伴們主動出擊,策劃了一場長線采訪,計劃以脫貧攻堅為主題,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去往十余個省市采訪拍攝。作為一名新兵,我從事軍事新聞工作的時間不長,對這次出差也是充滿期待。在5月16日,我們背起行囊,興高采烈地出發了。誰成想,這個差,一出就是三個月。 在青島,我們看到了北部戰區海軍對黃嶺村的整村幫扶;在于都、井岡山,我們感受到了革命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決心;在雅安,我們體會到了八一學校的兵老師和小朋友們的深情厚誼。一路走來,湖南湘西的蘭花洞村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 這個村曾經是深度貧困村,在部隊幫扶之前,幾乎沒有村集體收入。吉首軍分區在這里開展扶貧之后,幫助村里修通了公路,發展了特色農產品種植,村民們的腰包才逐漸鼓了起來。在采訪過程中,官兵們帶我走了一條路,村民們告訴我,部隊來修路之前,這是他們進出大山的一條必經之路。我心想,那可能是一條崎嶇的山路吧,可當我走過一個山洞的時候,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這是一條長三十多米的懸崖路,靠著山的一邊是水渠,另一邊靠著懸崖的所謂的路只有十幾公分寬,稍有不慎就會掉下懸崖。我很難想象,在修路之前村民們都是怎么從這條“死亡之路”上走過的。 為了向觀眾展示這條路的艱險程度,突出修路的前后對比,我給自己做了一會兒心理建設,毅然決定走一下這條路。 踏上這條路的第一步,我的腿就開始止不住的發抖,眼睛老想往懸崖那邊看。我告訴自己,不要想,不要想,大步走過去就行了。就這樣,我在懸崖路上反復走了五六遍,拍好了一段出鏡。拍完之后,軍分區的駐村干部告訴我,你真的很勇敢,我第一次帶干部走這條路的時候,他們不敢走,都是爬過去的。聽了這話,我心里也算是有點安慰,覺得這個鏡,沒白出! 在甘孜特殊教育學校的采訪,則是收獲了我最多眼淚的地方。作為武警甘孜支隊定點幫扶的學校,這里招收的學生都是特殊兒童。雖然他們身體殘缺,但心靈美好。每位小朋友都特別的單純、善良。見到我們和武警叔叔來看他們,都非常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有一位視障班的同學對播音主持特別感興趣,但是州里沒有專門教授這門課的老師,他就自己自學。通過聽聲音來摸索著操作手機,每天聽新聞聯播。我自己就是學這個專業的,就在采訪現場教了他一點專業知識。看他學的這么認真,我心里卻特別難受。這么認真、努力的孩子,卻看不見這個美好的世界,一想到這里,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好在武警叔叔們給孩子們送了助聽器、助視器,還經常來看他們。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陪伴吧。 不知不覺,扶貧采訪已經度過了一個多月,原本決定回去的我們看到南方嚴峻的汛情,又火速趕往安徽報道。我們兵分兩路,在一周的時間內轉戰三地,追趕著洪水報道。在當涂縣的裕溪河,水位已經超過了路面。官兵們在這里晝夜奮戰加固堤壩,跳入齊腰的水中填埋沙袋。為了了解水中作業的情況,我也穿上救生衣,栓了一根繩子,就跳到了水里。由于水位高、水流大,我的雨鞋里很快就灌滿了水,褲子也淹到了大腿。水里還有很多帶刺的枝條,把我的腿、腳都劃破了。我在水里采訪完就可以上岸,但是戰士們還要繼續在布滿荊棘的水中作業,我心中對他們肅然起敬。 在從事軍事新聞工作之前,我對軍人的印象僅僅停留在保家衛國這類抽象的字眼上。等我自己穿上這身文職人員服裝,下到基層采訪之后,才真正體會到了部隊官兵的辛苦和不容易。今后如果有機會,我還想去更多偏遠的地方,采訪更多的官兵,在他們的身上感受更多軍人的力量。軍事新聞,我一直在路上。(作者系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廣播電視部二級播音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