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科技》雜志社“傳媒融創匯”公開課第一講近日在京開講。第一講邀請了新華社原黨組成員、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原理事長孫寶傳作內容為《傳媒進化論——試用進化論的思維方式詮釋傳媒演化史》的報告。 孫寶傳從進化論視角回顧傳媒技術演化史,分享傳媒進化模式,提出以進化論的方法審視當下的媒體融合發展,以前瞻性思維預測媒體未來。同時孫寶傳認為,需求是傳媒進化的導向,是創新的動力,批判性思維是傳媒創新的關鍵所在。傳播媒介的演進邏輯既是人類社會需求和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結果,也是人類思維不斷符號化、符號系統不斷強化的進程。傳媒技術的演進是無止境的,未來延伸的方向不僅僅局限于眼、耳、鼻、舌、身等各種感官,而是大腦和中樞神經。在未來傳媒的基因很可能由電子符號變異為量子符號,信息媒介很可能由電子傳媒進化為量子傳媒,信息傳播很可能由數字傳播演化為意念傳播,信息和知識通過腦機接口直接輸入人的大腦,將極大地提高人類智力發展。 孫寶傳還認為,傳媒形態創新有三種主要模式,即“雜交”“轉基因”和“基因編輯”。“雜交”是指將兩種不同信息符號的媒介交會組合,通過借鑒和吸收其他媒介的優秀基因使其獲得充足,產生新的媒介形態;“轉基因”是指在新的信息和感官需求的驅動下,當某種技術條件具備時,舊媒介捕捉和征服新的自然現象,融入新的技術元素;“基因編輯”則是指通過對信息符號編輯和改造,尤其要改造劣勢基因,獲得優良性狀,實現自身媒介進化。他認為,在傳媒演化過程中,受眾取向是決定傳媒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 據悉,為了服務業界與學界的學術交流,《中國傳媒科技》雜志社今年將陸續舉辦“傳媒融創匯”公開課。公開課免費參加,每月一期,將邀請業界、學界專家和學者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行。(記者杜一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