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提出推進古籍數字化、加強古籍數字化資源管理和開放共享等。5月,兩辦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明確,到2035年,中華文化全景呈現,中華文化數字化成果全民共享。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實施國家古籍數字化工程”。 適應新時代、新形勢下古籍工作的發展規律和整體趨勢,古籍數字化借助科技手段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與弘揚插上翅膀。 積極推動 多點開花 將中華典籍與現代科技、信息技術相結合,古籍數字化是古籍小組長期以來高度重視、積極推動的一項重點工作。我國古籍數字化工作于上世紀80年代開始探索。 20世紀80年代,古籍小組撥出專款,支持有關單位探索古籍數字化工作。1992年,古籍小組制定《中國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1991—1995—2000)》時便認識到,計算機的普遍使用和微機漢字處理系統的建立為古籍整理出版事業創造了條件、帶來了挑戰,并明確提出“加快古籍整理出版手段現代化的步伐”。之后,古籍小組多次組織召開國際古籍數字化會議。 在古籍小組的大力引導和推動下,全國古籍數字化工作逐步展開、多點開花,取得了不少成果。古籍數字化工作逐步列入古籍整理出版中長期規劃,2012年公布實施的《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列入20個古籍數字化重點項目。2015年,古籍小組進一步加強古籍數字化資源的統籌協調,組織建設了國家級古籍整理出版數字化平臺,經過多年努力,該平臺收入優秀古籍整理出版數字化資源20億字。 2019年以來,古籍小組和古籍辦統籌布局全國古籍數字化工作,籌劃實施國家古籍數字化工程,著力解決條塊分割、力量分散、缺乏統籌規劃、標準不統一、總體水平不高、人才培養滯后等問題。2019年10月,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專設國家古籍數字化工作指導協調組,負責統籌全國古籍數字化工作。 為推進國家古籍數字化工程,2020—2021年,古籍辦結合推進古籍數字化工作實際需要,在基礎數據調研、政策法規研究、媒體融合傳播和前沿技術應用等方面,組織全國高校、研究機構、圖書館、出版社、數字化公司等單位開展了18項古籍數字化課題研究,聚焦當前古籍數字化發展的重要和關鍵問題,取得了一批具有指導性的研究成果。2021年8月,古籍辦組織開展首次面向全領域的古籍數字化重點項目遴選扶持工作??梢灶A見,古籍數字化將成為古籍工作重要的亮點和增長點。 項目帶動 激活典籍 數字化已經成為古籍界的共識與方向,具有代表性的產品不斷涌現。 中華書局大型古籍數字出版產品“中華經典古籍庫”是古籍數字化工作的重要示范,其資源以中華書局整理本古籍圖書為核心,涵蓋多家專業出版社的古籍整理成果,鏡像版、網絡版、微信版、微信專業版陸續上線。截至2021年,“中華經典古籍庫”上線資源5000余種,累計約20億字。中華書局2015年成立古聯(北京)數字傳媒科技有限公司,專業開發并運維古籍數字化產品,其負責建設和運營的“籍合網”是國內首款古籍整理與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 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9月啟動建設的“匯典·古籍數字服務平臺”引起業界關注,該平臺聚合上海、長三角乃至更廣泛地區出版社的優質古籍資源,利用最新光學文字識別(OCR)、自然語言處理、大規模語料庫和機器學習標點等古籍智能算法技術,建設面向傳統文化與古籍行業的知識服務平臺,從數字人文角度推動中華文化的記憶、傳承及創新。 多年來,國家圖書館出版社陸續建設了“中華再造善本數據庫”“中國歷史人物傳記資源庫”“中國古籍影印叢書查詢系統”等古籍數字產品?!笆濉币詠?,在單個產品建設基礎上逐步系列化、規模化,該社目前已完成一站式總平臺“中國歷史文獻總庫平臺”建設,相關產品已部署在超過200家海內外高校、圖書館等機構使用。 鳳凰出版社數十年積累的古籍整理成果,為數字化工作提供了豐富資源。該社目前致力于大眾產品制作和專業數據庫研發,前者主要依托多年來在文史出版領域積累的作者和內容資源,做好“中國古代文史知識課堂”的音視頻課程建設;后者充分發揮《江蘇文庫》項目帶動效應,將其中的古籍文獻、研究成果和知識條目有機結合而建構立體化的知識系統。今年,該社又申請到“鳳凰集團珍本館數據庫”項目,打造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的文化名片。 順應時代要求,岳麓書社把整理的地方文獻和其他古籍圖書都通過數字化形式儲存,其開發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提高可讀性。湖南衛視品牌欄目《中華文明之美》在黃金時間演播中華傳統文化故事,岳麓書社與其合作,精選一些高質量的視頻放在讀本中,讓孩子們在讀書時也能通過視頻看到一些有趣的故事。 2021年11月,中華書局《〈永樂大典〉專題數據庫》、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敦煌遺書數據庫》、浙江大學出版社《中國寫本文獻數字資源庫建設(一期)》等27個項目入選2021年度國家古籍數字化工程專項經費資助項目,越來越多的典籍被深度激活、廣泛傳播。 布局探索 服務當代 圍繞推進古籍數字化,《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提出明確要求,多位業界人士表達了關注與思考。 鳳凰出版社總編輯吳葆勤認為,《意見》是新時代古籍工作的綱領性文件,體現了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共享的古籍工作新理念,必將推動古籍數字化向更高層次邁進。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副社長葛艷聰認為,《意見》從頂層設計上明確了國家古籍數字化工作的統一指導協調體制,對于古籍界發揮合力、統一標準、協同建設、分布服務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北京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助理、典籍與文化事業部主任馬辛民表示,《意見》為古籍數字化的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掃清了可能存在的障礙。未來可以協調古籍數字化的資源、技術力量,建設規范而高效的古籍應用大數據。 中國農業出版社農村經濟與管理出版分社(農業古籍整理出版中心)副社長孫鳴鳳認為,《意見》明確了加強國家頂層設計、統籌部署的理念指引和鮮明態度,突出了匯聚、開放、共享的方向指導和時代要求,具有前瞻性和方向性。 未來,在古籍數字化方面,多家出版單位有著明確布局和具體舉措。 據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集團重視并部署開展、統籌推進古籍數字化工作,以《江蘇文庫》為重點項目,多點并行、動態實施具體的古籍數字化工程項目,包括大力推進《江蘇文庫》數據庫建設、鼓勵各社尤其是鳳凰出版社發揮主體性,通過動態論證立項集團融合出版重點項目并給予經費支持等方式開展古籍數字化工作。 孫鳴鳳介紹,立足站在更高起點上推動中華農耕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國農業歷史信息集成數據庫擬下設中華農業基本古籍庫、農史方志檔案資料庫、農業文化遺產庫、農史圖錄庫、中國農諺庫、農業古籍書目信息數據庫6個專題子庫,其中中華農業基本古籍庫為核心庫,選取代表當代最新學術水平的最善之本,實現全文檢索、文本比對、文本閱讀、文本分析等。 馬辛民談道,北大社按照北京大學今年“數字人文”建設年的統一規劃和部署,結合自身優勢,加快將已有優質學術資源和古籍整理成果數字化,使這些資源的價值得到最大化利用。目前,“《儒藏》精華編數字化平臺”(一期)、《大倉文庫萃編》數據庫等接近完成。此外,北大社與北大相關院所中心合作,開發建設古籍整理和研究的數字化平臺與智能分析系統。 記者了解到,還有一些出版單位結合自身實際和優勢,正在打造資源更為豐富、使用更加便捷的古籍數字化產品,更好地服務學術、服務當代。(孫海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