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在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云生態大會行業論壇上,由中國電信、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光明網聯合編寫的《5G融媒體應用研究報告(2021)》正式發布。《報告》共6章、28節,近12萬字,包含近百個5G融媒體應用典型案例。這也是該《報告》連續第二年發布。《報告》顯示,5G產業生態是媒體融合發展的數字基石。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優勢逐漸向主流媒體滲透、擴散,5G+多元技術協同將進一步推進信息傳播生態向元宇宙邁進。 視頻流量仍有極大增長空間 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11億,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9.44億,占網民整體的93.4%。《報告》指出,在5G賦能下,視頻化的傳播從最早的“野蠻生長”轉向“精耕細作”,從經濟效益突破轉向更加注重社會價值實現。 《報告》顯示,2021年媒體內容領域有兩個特征尤為突出。其一是傳媒的視頻化轉向。短視頻愈發嵌入媒體的新聞報道和用戶互動,中視頻逐漸成為頭部互聯網平臺轉型升級的發力點,長視頻則將滿足傳統視聽媒體的渠道拓展。未來,在紀實節目、深度報道、網絡綜藝等方面將實現網絡視聽“短—中—長”的深度融合。 其二是直播的泛在化。同樣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6.38億,占網民整體的63.1%。直播作為當下用戶表達和內容消費的新形式,成為了媒體深度融合時代的主要信息傳播方式之一。2021年直播更加轉向泛在化、場景化,以媒介形式更加多元地嵌入百姓生活與社會發展。 《報告》指出,5G技術的成熟推動了消費視頻的清晰度訴求提升。終端的多元化,也為用戶提供了更多視頻體驗,尤其以AR、VR為代表的應用新形態出現,視頻流量仍有極大增長空間。 5G融媒應用呈現四大趨勢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累計建成并開通5G基站142.5萬個。截至2021年9月底,中國5G終端連接數達4.45億,占全球80%以上份額。 圍繞5G在融媒領域的應用趨勢,《報告》從4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是萬物互聯助力融媒體精準感知。物聯網數據將成為融媒體行業重要的數據資產。基于海量物聯網數據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應用將有效地完成精準推送、預測性新聞編輯,為個性化新聞服務賦能,實現傳播生態的變革。 二是5G海量信息流助力發展新應用。隨著5G應用和XR(混合現實)技術、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設備、可穿戴感知設備的結合,全域感知和精準推送的新應用必將成為下一個融媒體應用的風口,融媒體節目將在多設備支持下為用戶營造沉浸式的新聞信息傳播氛圍。 三是5G專網加速行業工作流程變革。5G專網以5G網絡為基礎,為客戶提供定制化、可信化、深度融合的專用信息基礎設施,助力融媒體行業完成高速自動采集、高實時高可靠性信息傳輸、內容自動剪輯編輯、實時內容加載等多種工作,推動產生更多商業模式和落地應用。 四是5G消息將成為融媒體服務新入口。作為短信的全新升級,5G消息能夠提供具有極強的富媒體形態的資訊服務。融媒體服務以5G消息作為入口載體,能夠讓用戶體驗更好的內容服務,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 5G+AI助力融媒高質量發展 AI(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促進了媒體的內容生產、節目譯制、節目播報、內容推送、受眾分析與服務、產業延展、廣告投放等領域,更有效地建立了媒體與用戶相互聯系的新業態。 《報告》分析了5G與多元技術協同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變革的趨勢。其中,5G+AI從內容產生、傳播到推動產業升級方面的運用值得關注。 5G+AI加速內容高質量產出。基于5G+AI的技術演進,融媒體行業逐步形成了人工智能播報、自動翻譯配音、機器寫作等案例,極大地提升了融媒體內容的質量與產出效率。 5G+AI助力內容高效率傳播。5G 時代融媒體內容的類型和數量出現爆炸式的增長,人工智能推薦算法在內容推送中顯得至關重要。通過對用戶使用習慣的分析,人工智能將新聞、廣告、娛樂等內容進行精準推薦,讓用戶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得喜歡的內容。 5G+AI推動融媒體產業升級。隨著5G+AI技術的推動,人工智能邏輯下的媒體行業將發生深刻變革。資料收集、語音識別與合成、圖像識別、新聞寫作、視頻剪輯、精準推送等工作將大量通過人工智能的方式完成;而媒體工作者將更多負責監測、預警、審核等工作,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記者 尹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