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百年征程上,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持強烈的歷史自覺,不斷運用唯物史觀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深刻揭示歷史發展規律,敏銳把握歷史發展態勢,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是指引新時代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件,深刻體現了貫穿百年黨史的歷史自覺。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要弘揚歷史主動精神,繼續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自覺,凝聚走向未來的勇氣和力量。 一 《決議》指出:“全黨要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從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回望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就是要實事求是評價黨史事件和黨史人物,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準確把握黨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 以唯物史觀指導黨的事業發展,是秉持歷史自覺的哲學依據。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源頭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起點。李大釗、陳獨秀、李達等革命先驅從一開始就積極傳播唯物史觀,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唯物史觀是吾黨哲學的根據”。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把馬克思主義寫在黨的旗幟上,始終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觀察和處理問題,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提倡用科學的歷史觀點,研究和解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及國際事務”。回望過去,我們黨之所以能從弱到強、不斷走向勝利就在于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高瞻遠矚、見微知著,既解決現實問題,又解決戰略問題,準確判斷和把握形勢,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任務、政策策略。 以唯物史觀指導關于黨的歷史的總結評價,是黨秉持歷史自覺的優良傳統。建黨初期,蔡和森、瞿秋白等以高度的歷史自覺,對中共黨史和中國革命史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延安整風運動是從學習和研究黨史開啟的。1942年3月,毛澤東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的報告中強調:“現在大家在研究黨的歷史,這個研究是必須的。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總結黨的百年歷史,要堅持唯物史觀的方法論,用具體歷史的、客觀全面的、聯系發展的觀點來看待黨的歷史。百年黨史的三個“歷史決議”,更是中國共產黨以高度的歷史自覺,運用唯物史觀在重大歷史關頭對黨史進行的系統總結,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不斷發展的唯物史觀,是黨秉持歷史自覺的理論成果。恩格斯曾經預判:“只要進一步發揮我們的唯物主義論點,并且把它應用于現時代,一個強大的、一切時代中最強大的革命遠景就會立即展現在我們面前。”令人十分欣慰的是,恩格斯的這一科學預言已經被中國共產黨百年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完全驗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就是我們黨堅持和發展唯物史觀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時代精華。歷史和現實均已表明,只有堅持唯物史觀,我們才能不斷提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二 歷史自覺不會憑空產生,它離不開強烈的歷史使命驅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對鴉片戰爭以來“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深重災難,我們黨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待揚鞭自奮蹄,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 只有揭示并尊重歷史發展的規律,才能更好地做到歷史自覺。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及其走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歷史趨勢,為中國共產黨探索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規律提供了科學指南。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就是中國革命的歷史規律。1945年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此進行了深刻的總結。必須堅持毛澤東思想,并以符合實際的新原理和新結論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思想。1981年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此進行了深刻總結。《決議》指出,前面兩個歷史決議“在重大歷史關頭統一了全黨思想和行動”“其基本論述和結論至今仍然適用”。 揭示歷史發展的規律,是為了更好地揭示現實的發展規律,實現由歷史的自覺到現實的自覺之轉化。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代替資本主義要經歷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立足現實,把握好每個階段的歷史大勢,做好當下的事情”。《決議》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概括為“十個明確”。這些戰略思想和創新理念,是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深化和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實踐充分證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毛澤東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是否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是否承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主體作用,是區別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根本標志。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們只有把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統一起來,以人民為中心,才能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三 歷史自覺不會從天而降,它離不開寶貴歷史經驗的總結涵養。《決議》指出:“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斷自我革命中淬煉而成的。”百年黨史充分證明,黨的歷史自覺,就是在“始終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過程中形成的,就是在進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奮起,不斷總結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而涵養的。 我們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總結了建黨以來,特別是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前這一段黨的歷史及其基本經驗教訓,肯定了確立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的重大意義,增強了全黨在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的團結。1951年6月,鄧小平同志在《永遠記取黨的斗爭經驗和教訓》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三十年來的斗爭是艱苦的,但經驗證明:“黨一旦離開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就遭受挫折。”第二個歷史決議重點梳理了新中國成立后32年的歷史,深刻總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經驗和教訓,標志著黨在指導思想上完成了撥亂反正。1982年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上強調,“和八大的時候比較,現在我們黨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深刻得多了,經驗豐富得多了,貫徹執行我們的正確方針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大大加強了”。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立足建黨百年的重大歷史節點,高屋建瓴,對黨的百年奮斗歷程進行了全景式回顧,深刻總結出貫通歷史、現在、未來的“十個堅持”的歷史經驗,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自覺和歷史自信。這些寶貴的歷史經驗,是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而得來的。它們科學回答了“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是黨和人民經過長期實踐積累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并在新時代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作者:徐信華,系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北大學分中心研究員;徐尚思,系湖北大學知行學院講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