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根據媒體發展定位做策劃 對媒體發展的定位把握準確了,策劃才會有方向感。《現代快報》副總編輯趙磊說:“新聞策劃體現的是我們如何關注、反映、評判現實。策劃的影響力在于敏感和獨到的看法。通過策劃、獨到分析,對現實的評判也可以成為獨家報道。在常態新聞中出彩,比拼的是親民、貼近和互動,在深度報道上出彩,比拼的是功力,認識社會的功力。尤其在敏感問題上,把握對社會的認知,沒有清醒的頭腦,沒有政治家辦報意識,是辦不好報紙的。” 根據報紙讀者正在流失的現實,《現代快報》結合自身發展定位,改變工作流程、辦報理念和策劃機制,立足周刊和全媒體搞好新聞策劃,在資源配置上給予充分保障。 《現代快報》把打造周刊當作發展重點。口號是“做新聞的句號”,在報紙媒體搶不到新聞第一落點的情況下,報紙側重深度,對本周新聞做出點評和解析。經過多年努力,《現代快報》一些周刊如“星期七周刊”“發現周刊”已經具備相當知名度。 重大主題策劃項目制 《新華日報》在重大主題策劃中引進房地產項目公司制的形式,實行重大主題策劃項目經理制。通常指令一個人牽頭成立項目小組,圍繞主題展開策劃,任務完成后小組解散,工作表現帶入最后的項目業績考核。整個工作團隊受項目主要負責人指揮,服從調配,全力協作完成。 同樣,《現代金報》重大報道策劃也實行項目制,確立項目負責人統籌策劃,并注意跨媒體合作,項目負責人受權可以調動文字、攝影和視頻記者。《現代快報》副總編輯、原《現代金報》副總編輯戴玉松介紹了《現代金報》有關杭州灣大橋通車的策劃。它同樣實行項目負責制,項目負責人和值班總編每天研究報道題目。策劃的結果是,《現代金報》把大橋放到世界橋梁史的高度去做,縱坐標立足政治、經濟、文化等角度,與地方媒體區分,特刊名字叫“大橋通史”。大橋通車第二年報道中,策劃考慮長三角城市群的聯系,比較了大橋通車對周邊各省市發揮的作用,側重橫坐標。 開門策劃,提升新聞價值 1. 報道聯盟 重大報道策劃中,新聞聯動最大限度擴大新聞事件的外延,為讀者傳達更多、更新的信息,在互通有無、取長補短、資源共享中擴大了傳播效應。 《揚子晚報》特別行動部主任馮海青介紹,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報道中,《揚子晚報》率先向全國都市類媒體發出邀請,倡導重大報道資源共享,13家都市類媒體回信同意參與。2008年春節后,14家媒體齊聚南京,共同參與策劃會,在事先確立的四五十個選題中,經過不斷醞釀、挑選、碰撞,新題目產生,舊題目被否定或修正,最后形成報道聯盟發稿日程。 報道聯盟在發稿機制上做出硬性規定。根據發稿安排,登報前一周,稿件傳至公共郵箱,報道聯盟的所有媒體同日見報,媒體可以不刊登,但是不能提前見報。從年初到年底,“改革開放30年 那些人 那些事” 專題共發稿50余篇。由于每家媒體在當地都有一定優勢,每個媒體都有不同報道風格,因而報道聯盟巧妙地解決了報道資源問題,提高了報道質量。2008年10月,報道聯盟又策劃了“30年流行語”,作為“那些人那些事”系列報道的補充,《揚子晚報》發起征集“十大流行語”,聯動媒體在不同階段幫助升溫,12月活動結束,在上海舉行“十大流行語”發布式,有出版社聯系將報道結集出版,策劃收尾。 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策劃中,報道聯盟策劃了專題 “中國紅1949:我的解放時刻”,專門報道各省會城市的解放。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報道聯盟14家成員的基礎上,這次又增加了17個省市媒體,報道范圍更加完整,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和人的解放等。策劃要求展現具體的人物故事,力圖找到當年解放的見證者,用個人史反映國家民族大歷史。 每家媒體做一個城市或一個當地人物,由于地理優勢,把握得更精準到位。相對于一個媒體做所有城市的解放,策劃首先就避免了死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