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地方黨報網站作為地方黨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在逐漸成為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新的“生力軍”。 打造政府信息公開平臺的途徑 1. 通過改善管理體制增強網站獨立性,增強專業性。建立一支相對獨立的專業化采編隊伍必須在資源配置和管理制度上為地方黨報新聞網站的發展提供較大的空間。比如,我們雖然要求地方黨報新聞網站必須在首頁刊登當地黨報的頭條新聞,但應該鼓勵他們根據網絡傳播的特點進行必要修改,而不是簡單照搬。 2. 通過優化傳播手段提高網站吸引力,擴大知名度。要突出視覺中心,創新網頁設計。對具有指導性、新聞性,又有可讀性的主打稿件,配上新聞性強的圖片。加框形成版面強勢。在版式設計中采用大圖片、大標題、粗線條分割的辦法給讀者強烈視覺沖擊力和震撼力。在新聞宣傳中,短消息、通訊、評論、理論文章等多體裁并用,重頭稿件或配照片,或配圖表,或配評論,做足做透,形成合力。 3. 通過充實內容增強網站權威性,提升影響力。首先進一步明確黨報定位,找準讀者群,做強主流新聞,服務主流讀者。同時加強報網互動。充分發揮當地黨報在報業發展中的龍頭帶動作用,共同做好重大新聞宣傳。凡是當地黨報策劃的重大新聞宣傳活動,地方黨報新聞網站要根據網絡傳播的特點,優化內容,及時跟進,與主報合唱合弦、前后呼應;凡是當地黨報刊登的重要新聞和評論,地方黨報新聞網站要在第一時間發到當天新聞網頁。 破解三大難題 地方黨報網站從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面臨著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一是獨立性普遍不強,二是傳播手段相對落后,三是有效內容比較匱乏。處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廣西河池市的河池日報社,近年來在打造地方政府信息公開平臺方面探索出一條頗具特色的道路。 1. 抓經營,促采編,增強網站的獨立性。近幾年來,河池日報社在抓網站建設上,注重從抓經營入手,改變盈利模式,通過組織各種活動帶動廣告,年盈利30多萬元,扭轉了過去那種只有投入,沒有盈利,難以支撐網站采編運作的尷尬局面。同時我們還采取先網后報的用稿政策,支持網站優先發布新聞,并鼓勵網站記者采寫獨家新聞,鼓勵報紙記者根據網站特點,多以圖片和連續滾動報道形式采寫與報紙用稿方式不同的新聞,發揮網絡信息傳播快捷、適時更新的優勢,推動政府信息公開。今年6月下旬進入汛期后,河池市內羅城卡馬水庫出現重大險情,下游15000多名群眾被迫轉移,河池日報社所屬河池網向災區一線派出專職記者,及時發布政府權威信息。隨后,河池網連續12天24小時不間斷滾動播報,通過大量正確信息及時更新上網,擊破各種不實報道和傳言,消除恐慌,促進社會穩定,為抗洪搶險工作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 2. 整合信息資源,改善傳播手段,擴大信息傳播渠道。相當一部分地方黨報網站至今還停留在“圖文網站”階段,更有甚者,竟然“有文無圖”。為克服這一方面的不足,河池日報社注意加大對網站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通過向市財政爭取部分資金、自籌部分資金,增添了錄音錄像設備,啟動音頻、視頻新聞。同時取得市電視臺與本市所屬11個縣市區廣電局的支持,免費采用他們的音頻、視頻新聞,擴大了信息傳播渠道,有力推動了政府信息公開。 3. 有效利用論壇,做可信、有用、好看的新聞,解決有效內容匱乏難題。河池日報社創辦河池網后,強調做深做活時政新聞,積極尋找黨委、政府工作與老百姓利益的結合點,努力把時政新聞做得讓市委滿意,讓讀者愛看;對一些板塊、欄目進行整合、調整,擴大本地新聞報道量。 2008年,河池日報社所屬河池網在市委、市政府組織開展解放思想再討論時,網站組織開展“問計網民”大行動。活動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廣大網友發表真知灼見,積極建言獻策。隨后,有62個縣(市、區)、市直單位在河池網進行實名注冊上網,針對網友提出的涉及本部門的問題進行網上解答。這一做法最后形成網上議政制度,不但極大豐富了網站內容,還有力促進政府信息公開和政務公開,增強了網站服務性。(石 鋒/廣西河池日報社社長、總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