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閣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就當前經濟形勢、明年經濟工作和其他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姚大偉攝
新華社首次解密專訪溫總理幕后故事:專訪總理 策劃近倆月 參與者超300人
——這是中央主要領導首次接受國內媒體獨家專訪,并進行文字、圖片、視頻網絡直播。新華社是如何組織這次報道的?記者今日專訪新華社總編室主任劉思揚,請他講述"新華社獨家專訪溫總理"從醞釀到實施的幕后故事。
策劃
策劃該選題 耗時近倆月
《法制晚報》(以下簡稱"FW"):在新華社獨家專訪溫總理之前,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似乎還沒有接受過國內媒體獨家專訪。新華社是怎么得到這個機會的?
劉思揚(以下簡稱"劉"):專訪溫總理,從開始醞釀到實施前后花了近兩個月時間。
10月底,我們研究一攬子計劃實施一周年報道時,大家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一攬子計劃實施近一年了,一年來,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出手快、出拳重、措施準、工作實,到年底,保八無懸念。
這么大的成績,這么重要的時間節點,我們的報道應該怎么搞?討論中,大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報道設想,其中一個想法就是專訪溫家寶總理。隨后,我們與有關方面進行了溝通,獲得同意。
專訪記者 反復試鏡找感覺
FW:很多人都很好奇,采訪總理的記者是誰?專訪記者是通過"海選"還是其他方法選出來的?
劉:專訪記者沒有經過"海選"。我們對我們記者的能力和水平很清楚,沒有必要"海選"。
專訪記者是我們新華社中央新聞采訪中心經濟采訪室主任趙承,他是高級記者,長期從事經濟新聞報道,熟悉經濟問題,多次采訪過中央領導同志活動,又是新華社"十佳記者"。
因此,當專訪任務確定后,提問記者我們首先想到了趙承。
FW:選定專訪記者后,進行了訓練嗎?
劉:當然,他的弱項是缺少"出鏡"經驗。接到專訪任務后,趙承壓力很大,怕發揮不好。雖然沒有推辭,但他的壓力我們都能感覺到。
為了使他在專訪時能達到最佳狀態,我們特意安排音視頻部的專業主持人同他交流,講解注意事項,并反復模擬現場進行試鏡。這個訓練減輕了他不少壓力,起碼對燈光和鏡頭是適應了。
"問計"網友 淘出倆問題
FW:趙承一共問了17個問題,其中有兩個是網友的提問?這兩個問題是怎么挑選出來的?
劉:因為這次專訪要通過新華網進行文字、圖片、視頻直播,我們估計會引起網民的高度關注。專訪中要涉及網民關注的問題,這個想法在專訪前我們就考慮到了。
為了搜集網友的問題,新華網于27日上午10時,公開掛出"溫家寶總理將于下午3時接受新華社獨家專訪"的預告消息。
隨后,新華網瀏覽量和跟帖迅速上升。
我們發現,網友跟帖中涉及民生問題最多。
采編人員對網友的問題進行了梳理概括,最終形成了向總理提出的網民關注的兩個問題。
一個是房價,一個是放寬戶籍限制和農民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跨省轉移。
報道
7種文字 滾動對外發稿
FW:這次專訪一共投入了多少人?
劉:獨家專訪溫總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采編、技術、營銷、后勤等多個方面,直接間接人員應該超過300人。這次采訪分為前方、后方兩個部分。
前方近30人,以中南海紫光閣為核心區,也就是專訪區,包括從事文字、圖片、視頻報道的記者和相關工作人員;同時在采訪現場邊上的休息廳設立工作區,新華網和相關技術人員在這里進行文字、圖片、視頻直播報道。
后方人員就多了。為了保證直播報道的順暢、安全,我們在新華社新聞大廈專門設立新華社獨家專訪溫家寶總理發稿中心,用中、英、法、俄等7種文字滾動對外發稿。
另外,設立演播廳,進行多個機位的直播信號切換;設立技術保障臨時指揮部,現場處理可能出現的技術問題,等等。
影響
網絡流量 是日常四倍
FW:這次專訪網友的關注情況怎么樣?
劉:我們事后的統計結果顯示,從27日上午10時新華網發布預告直至專訪結束,新華網的流量峰值達到60G,是日常的4倍,網頁瀏覽量達到1.78億人次。
另外,數據還顯示,共有500多家海內外媒體轉載或鏈接了這次直播訪談,31個省區市和全球50多個國家、地區的7萬多網友參與討論,1萬多網友來帖。
新華社用戶的評價是:溫家寶總理接受新華社獨家專訪是一次定位準確、過程成功、內容翔實的交流和對話,開辟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與民眾溝通的新渠道,對于提升政府形象、加大政務公開力度有重要意義,也促使網絡傳播與互動這一新型交流形態走向主流。(記者 陶韻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