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上周,工信部部長李毅中曾公開表示三網融合的試點方案將于5月底出臺。而周末傳出的消息卻是:廣受業內外人士關注的該方案“第三稿”再度被駁回。據業內人士介紹,隨著廣電與工信兩大系統在集成播控平臺上的分歧難以化解,方案的“第四稿”也進入了討論階段。至此,距早前相關部門一再表態的“上半年出臺”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了,可三網融合依然在利益的紛爭中舉步維艱。 廣電行業專家吳純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不管三網融合試點方案推出的是“第幾稿”,其實都只是廣電與電信雙方“咬文嚼字”的結果。“咬文嚼字”包括在一些并不關鍵的細節上進行交鋒,但最為核心的就是電信部門想得到集成播控平臺。“這個才是雙方屢次談不攏的根源所在。”他說。 此前在IPT V的發展中,電信企業與持有IPT V運營牌照的廣電企業進行合作是業內的普遍形式,電信企業僅僅是通過自己的網絡把廣電企業提供的節目內容輸送給用戶,卻對節目的播放和控制沒有任何權限。而在三網融合試點方案的制定過程中,電信企業已在開始爭取集成播控平臺。 事實上,今年以來這樣的爭奪一直就未平息過。先是4月份,在人們對三網融合試點方案的熱切期盼中,發生了“廣西IPT V被叫停事件”,隨后廣電總局向各省、自治區廣電局發文,要求各地清查違規IPT V業務。對于未經廣電總局批準擅自開展IP電視業務的地區,將依法予以查處,限期停止違規開展的IP電視業務。而另一方面,電信運營商則對此舉持反對態度,堅持獲得IPT V集成播控平臺才能彰顯三網融合的意義。由于IPT V用戶已經過百萬,多省IPT V業務被強制叫停無疑將牽扯到對用戶賠償的問題。如此一來,三網融合試點方案究竟何時才能順利進行下去,已不只牽動著業內人士的神經,更是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