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三、微博虛假信息傳播管理的應對策略 微博打拐的虛假信息傳播與“金庸去世”假新聞的傳播有諸多不同,在“金庸去世”的應對方面,微博的“自澄清”機制發揮了巨大作用,使這則假新聞很快就被發現。而在微博打拐事件中的虛假信息呈現出多信源、海量的特點,再加上微博本身形成的“信息流瀑”、“微信任”等因素,給信息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推進管理。 1.以意見領袖與“轉發中間人”為核心的微博用戶的自我糾錯機制。在打拐事件中,由于信息海量,“信息流瀑”形成,微博“自澄清”機制難以啟動,今后在類似的公共事件的傳播過程中,實名認證的用戶以及平時習慣于轉發微博信息的中間人,應形成自我把關機制,對信息進行主動的篩選,確保所發信息真實、可靠。轉發微博時也要判斷真假,不能核實但又事關重大的事情不要輕易轉發,或者可以加上“希望知情者進一步提供背景資料”之類的話來進一步核實?,或者提醒下一個轉發者或相關機構對信息進行核實。 2.第三方核實--傳統媒體的介入機制。某些信息的真實性可以通過第三方的核實系統獲得認可,能夠擔當這一重任的“第三方”應該既有信息的核實能力又有公信力,從這一點來說,傳統媒體與微博存在互補性。在“金庸去世”事件中,閭丘露薇雖然通過自己的微博發布消息,她依托的還是電視媒體的信息渠道。在打拐事件中,2011年2月22日的一個案例就說明了公共信息的公信力可通過傳統媒體與公安機關的共同合作取得。當日凌晨,河南高速交警九支隊發現拐賣嬰兒的2名嫌疑人,警方迅速通過微博發布這則消息,當地主流媒體大河報迅速派出記者跟蹤報道,并通過報社的微博進一步轉發,并將被拐賣兒童的來源地等信息也公布出來,增強了信息轉發的公信力與目的性,對解決這類事情有較好的推動作用。 3.運營平臺的輿情監測技術與用戶參與核實的結合。輿情監測技術能夠保證及時發現微博輿論場變化形態,但對這類多信源、海量公共信息輿情監控面臨一個難題--海量公共信息的核實--輿情監測系統可以成功預警某一方面信息的快速變化,但是,對有關信息的語義傾向以及信息真實性的研判卻力不從心。今后,應由專門機構負責微博語義傾向與信息真實性的研究,并建立輿情監管與虛假信息判別的聯動機制,對于傳播范圍廣的信息及時研判,鼓勵更多的用戶參與到信息核實的過程中?。 4.建立公民新聞的管理責任機制。由于具有較高公信力的中國新聞周刊的官方微博轉發了“金庸去世”的消息,讓不少網友信以為真并在短時間內迅速轉發。但是,中國新聞周刊并非造謠者,他們錯就錯在放棄了把關人的職責,對于這類新聞失實的問題,已有很多成文的規章制度可以參照。這條失實的微博信息最終使中國新聞周刊一名副總編輯、一名網站內容總監和一名網站編輯相繼辭職,他們通過辭職擔負起新聞失實的責任,挽回了傳統媒體的公信力。 公民新聞興起之后,各類公民報道的內容成為網絡空間中的重要信息來源,相對于公民新聞的蓬勃發展,公民新聞失實的責任追究機制目前還不健全,缺乏相關管理條例。今后應建立公民新聞報道的監管機制,確定公民新聞報道者的責任主體;明確公民新聞報道者的社會責任以及確立公民新聞報道者的管理規范,使公民新聞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5.微博媒體素養實施框架--從理念到行為。微博是自媒體,依托這個平臺進行信息傳播的用戶也要承擔社會責任,形成新的媒體素養實施框架。首先,反思群體共識,比如,圍觀產生力量。在許多重大公共事件上,微博圍觀確實發揮了非常正面的作用。但是,當虛假信息侵入傳播過程時,圍觀就有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其次,避免過于感性化的輿論認知。因為微博的“碎片化”文本以及“碎片化”議題,微博參與者對議題傳播缺乏深入的探索,群體共識容易形成“信息流瀑”,在“信息流瀑”中虛假信息就有傳播的土壤?。第三,微博媒介素養需要從理念到行為的參與。在傳統媒體“你傳我聽”的階段,媒介素養關注受眾媒介素養的提升,事實上,個人在改變傳統大眾媒體傳播效果上的影響力很微弱。在微博時代,受眾是傳受過程的絕對主體,受眾可以自由傳遞或者接受信息。更重要的是,用戶可通過自己的行為改變傳播過程,影響傳播效果,終止虛假信息的傳播,比如,停止轉發、及時舉報虛假信息。也就是說,微博媒介素養除了形成社會共識,更需要用戶將媒體共識落實到個體的主動傳播行動中。 在聲勢浩大的微博打拐行動中,多信源、海量的微博信息在動員社會、凝聚社會方面展現出巨大力量。也正因為多信源、海量信息才使得一些虛假信息乘虛而入,給虛擬社會乃至現實生活造成一些困擾。解決這些問題的那把關鍵鑰匙在用戶手中,用戶的理性參與及時核實有助于微博信息真實性的提升,管理者也可以通過管理機制創新吸引各方力量參與到核實的過程中,從而壓縮虛假信息傳播的空間與時間。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助理研究員。本項目為上海交通大學文科創新基金09QN04“網絡輿論主動引導”中期成果) 注釋: 張勇軍:《微博打拐頻現“狼來了”七條假信息在網上流傳》,《武漢晚報》2011年2月19日 桑斯坦:《極端的人群》第115頁,新華出版社2010年版 付玉輝:《付玉輝:十二個關鍵詞透視微博客》,《中國傳媒科技》2010年10月14日 孟昭莉:《微博客時代:誰的互聯網?》,《第一財經日報》2010年7月8日 潘吟:《6歲小美女被傳失蹤現已被核實為謠言》,《杭州日報》2011年2月16日 謝耘耕:《從“金庸去世”看微博假新聞的傳播與應對》,《新聞記者》2011年第1期 桑斯坦:《信息烏托邦》第156頁,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