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二、用好執政資源 對新聞事業屬性和功能的認識,決定著黨指導新聞工作的理念和方式。中國共產黨在對新聞事業屬性和功能的認識上,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中心任務的變化,幾十年來經歷了一些調整和變化。從一開始將其主要視為戰斗的“武器”、“工具”,強調其政治屬性和功能;到后來強調其為黨和人民的“喉舌”、“耳目”,強調其宣傳屬性和功能;再到稱其為“新聞媒介”,強調其信息屬性和功能,可以說體現了黨在指導新聞工作理念上的與時俱進與實事求是。 近些年來,隨著執政環境和執政理念的變化,黨中央十分強調新聞事業作為一種執政資源的屬性。胡錦濤在考察人民日報社的講話中,就把傳統的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和新出現的都市類媒體、網絡媒體都作為黨的“宣傳資源”。 所謂“資源”,通常指的是生產和生活資料的來源。把新聞媒介作為一種“宣傳資源”,說明了新聞媒介在黨的事業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黨在執政過程中,可以將新聞媒介作為一種執政的資料來源,借助其實現執政的目標。在2004年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文件中,輿論引導能力就被作為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說明,今天中國共產黨要執好政,離不開新聞媒介這個“宣傳資源”。 正因為此,2010年1月李長春同志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及新聞宣傳管理部門要“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努力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同時他還用“善待媒體、善用媒體、善管媒體”作為與媒體打交道的具體要求。 如今,在以信息化、數字化和媒介化為基本特征的現代社會中,“媒體對國際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的輻射日益加強,對人們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影響日益深入。”特別是作為新興媒體的網絡媒體在反映輿情、匯聚民意、組織輿論、干預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和影響越來越大,成為民意表達和社會監督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外許多事例說明,在現代社會,一個不善于與媒體打交道,不會運用媒體進行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的執政者,是無法有效執掌政權,進而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的。因此,各級黨組織需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角度,認識新聞媒體作為一種“宣傳資源”的深刻意義,認識與媒體打交道的重要性,特別是需要注意發揮好媒體在反映和表達民情民意,調控和引導社會輿論方面的積極作用,提高運用媒體駕馭和引導輿論的能力,要善于運用媒體來應對和化解各種輿論危機,及時消除其不良影響,以便更好地為實現既定目標服務。 三、做好媒介整合 互聯網等新媒體出現后,使得原先由報紙、廣播、電視、通訊社等傳統媒體主導新聞傳播和輿論宣傳的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形成了包括傳統主流媒體和各種新興媒體相互交融互動,協同發展的多媒體融合并存,同時在新聞傳播和輿論宣傳中共同發揮作用的新格局。媒體格局的這種變化導致了輿論傳播呈現出多層次、多元化的新態勢和新格局。 針對這種變化,如何在保持傳統媒體在輿論引導中所特有的主導地位的基礎上,通過媒介整合,來構建新的輿論引導格局,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顯得十分重要。正因為此,胡錦濤同志在考察人民日報社的講話中明確提出了要“以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為主,整合都市類媒體、網絡媒體等多種宣傳資源,努力構建定位明確、特色鮮明、功能互補、覆蓋廣泛的輿論引導新格局”的觀點。 按照這一思想,新聞宣傳單位需要積極整合近些年來發展迅速,并且在社會上和群眾中已有著重要影響的都市類媒體和新興媒體,要同時加強主流媒體和新興媒體的建設,鼓勵各種媒體形態相互融合,增強互動,辦出特色,努力將其整合成一個優勢互補,各揚其長,相互協作的統一的輿論宣傳平臺,以形成輿論引導的新格局,共同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