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繼承歷史上黨報 不突出個人的光榮傳統 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黨報需要改革已成為共識。但在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后,黨報頭版的改革長期停滯,根本的原因在于領導人活動的消息都擠上頭版,使得其他更重要的新聞上不了頭版。回顧黨報的歷史傳統,即使以指導工作為主的革命戰爭時期的黨報,亦沒有黨的領導人嚴格按照級別和座次編排版面的,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等老一代革命家反對突出個人、不講究黨報報道排位的光榮傳統,現在被丟掉了。黨中央《關于進一步改進會議和領導同志活動新聞報道的意見》意在恢復這一光榮傳統,但卻沒有得到執行。 在中國共產黨90年的歷史中,黨中央機關報的歷史有80年。我們繼承了哪些光榮傳統?哪些好傳統被丟掉了?為什么會被丟掉?應該好好總結一下。黨報也是報紙,即新聞紙。既然是新聞紙,就要有新聞,就要如胡錦濤所說,“按照新聞傳播規律辦事”,“遵守新聞從業基本準則”。? 1992年,鄧小平最后一次公開發表講話。他批評說:“有一個問題,就是形式主義多。電視一打開,盡是會議。會議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容重復,新的語言并不很多。重復的話要講,但要精簡。形式主義也是官僚主義。要騰出時間來多辦實事,多做少說。”?現在無形中指導黨報頭版內容設置的思想,仍然是形式主義的“文件紙”意識,黨報頭版成為官員的“起居注”,忽視了消息的新聞價值。 黨報在黨內屬于精神生活領域,面對社會,屬于職業新聞服務領域。黨報具有指導工作的功能,但畢竟也是報紙(newspaper),而報紙刊登新聞,是有“新聞價值”這個選擇事實加以報道的行業標準的,官階和黨內座次是新聞選擇考慮的因素,但不應該是主要因素。 黨的出版物,按照列寧的說法,“無可爭論,在這個事業中,絕對必須保證有個人創造性和個人愛好的廣闊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內容的廣闊天地?!?顯然,黨內精神生活應該是豐富和多樣的;黨報面對社會的新聞服務,則還要考慮信息的多元。然而,現在黨報頭版和頭條,嚴格按照官階和座次排位編排黨內官員的活動消息,連字數多少都是固定的,不尊重新聞傳播的規律,黨內精神生活制度化了。馬克思說人的精神,就如“每一滴露水在太陽的照耀下都閃現著無窮無盡的色彩?!?一旦黨的精神生活制度化,一切精神活動按照程式操作,報紙便不是報紙,通過黨報向社會呈現的則是黨的僵化,這不利于樹立黨的良好形象。 改革開放的中國不僅在社會環境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及時跟上了世界信息化的步伐,各種傳播新技術不斷地涌現和迅速普及,變化之快,前所未有。隨著互聯網技術、web2.0技術和微博客的普及,報紙面臨多種傳媒渠道的夾擊。人們可供選擇的信息渠道很多,同步傳播越來越普遍,觀念也趨向多元。如此大的中國和世界,各個領域每天都發生著許多變動,如果黨報不能及時刊登最新的重要新聞,還用俯視的眼光按照官銜大小選擇頭條和安排頭版版面,在報業競爭的當代就可能被邊緣化。 傳播的效果在于傳受雙方之間的互動,生活中每天都發生著許多生動的、有新聞價值的事情,這樣的事情為什么就不能上頭版,甚至頭條?這需要從我們關于什么可以作為“頭版”、“頭條”的意識檢討起。黨報頭版、頭條不一定只能是面上的宏觀的事情,也不一定只能是領導人活動的報道,具體的生動的事實完全可能,也應該上頭版,甚至成為頭條?!觯ㄗ髡呦抵袊嗣翊髮W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