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 圖3 美國網絡戰司令部徽章 在網絡戰手段的研發和使用方面,美國也走在前面。一則引起全世界普遍關注的新聞是,美國和以色列研發的名為“震網”(Stuxnet)的蠕蟲病毒,對伊朗的納坦茲鈾濃縮工廠等核設施進行攻擊后,導致離心機多次出現故障,從而大大延遲了伊朗的濃縮鈾生產計劃。2011年1月17日,美國《洛杉磯時報》刊發報道《伊朗核計劃和網絡戰的新時代》,指出:“僅僅幾個月前,美國和以色列官員還在警告,伊朗只需要一年就能擁有快速制造核武器的能力。然而在新的一年來臨時,西方官員悄悄地對伊朗核計劃的預測進行了重大修改。以色列戰略事務部長摩西?亞阿隆在去年12月29日說,伊朗至少需要3年才能制造出核彈。之后,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也輕描淡寫地說,估計伊朗的計劃因為‘技術問題’已被拖延。研究網絡戰的人無疑都知道這些重新評估背后的原因——“震網”(Stuxnet),一種能改變戰局的蠕蟲病毒,它可能開啟一個賽博戰的新時代。”【注3】據美國媒體報道,甚至在硬殺傷網絡戰手段方面,美國正在發展或已研發出電磁脈沖彈、次聲波武器等,可對網絡的物理載體進行攻擊。 由此可見,美國政府和美國軍方對牢牢把握制網權這一點從來沒有含糊過,對在必要時先行對他國進行有效的網絡攻擊也從來沒有含糊過。 中國在未來的網絡戰爭中輸不起 《孫子兵法》開篇便指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一個主權國家必須要有國防,要有強大的國防。因為國防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生死存亡、興衰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毛澤東主席曾接連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些軍種題詞:“為建設強大的人民炮兵而奮斗”(1951年),“為建設強大的國防軍而奮斗”(1952年)、“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1953年)。進入核武器時代,面對一些大國的核威脅核訛詐,毛主席1956年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說:“我們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盡管當時中國的經濟實力十分有限,人民的生活也不富裕,但仍然搞出了“兩彈一星”和核潛艇,為的就是要有一個強大的國防,而這是中華民族和中國國家的生存、發展、安全之依靠。 今天,戰爭的形態已發生重大變化,包括出現了不使用傳統冷兵器、熱兵器進行戰斗的網絡戰爭。盡管信息網絡是無國界的,但任何人不能否認,依然存在物理的國界。一旦任何形式的攻擊降臨,每一個主權國家都應有保護全體人民安全和利益的實力。如果沒有這種實力,包括網絡國防的實力,平時只能仰人鼻息,戰時只能束手待斃。 從1840年中國敗在鴉片戰爭,中華民族百年積弱,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才開始走向富強。改革開放30年,使中國真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2年,黨的十六大作出了以下判斷:“綜觀全局,21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2010年,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又得出以下判斷:“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已經過去的本世紀頭10年中,中國迅速崛起,令全世界刮目相看。重要戰略機遇期是關系我國前途命運的重大歷史契機,十分難得,很重要一點它必須要有一個較長的良好的和平的國際環境。因此,未來10年對中國的發展來說十分寶貴,中國不希望因國際風云突變而中斷甚至終止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 嚴酷的現實是,今天網絡戰的軍備競賽已在全球展開,網絡攻擊的手段越來越多,網絡攻擊的破壞力也越來越大。普魯士軍事家克勞塞維茨的名言“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依舊反映了今天網絡戰爭的本質。國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在未來的網絡戰爭中輸不起。 注釋: 1、《華爾街日報》Siobhan Gorman的獨家報道:《網絡攻擊:戰爭行為》(Cyber Combat is Act of War),2011年5月31日,華爾街日報中文網http://cn.wsj.com/gb/20110601/VID110514.asp 2、《網絡空間作戰策略》(DoD Strategy for Operating in Cyberspace)13頁公開版報告可從以下網址下載:http://www.defense.gov/news/d20110714cyber.pdf 3、《洛杉磯時報》Ken Dilanian 報道:《“震網”開啟網絡戰新時代》(Iran's nuclear program and a new era of cyber war)2011年1月19日,中國網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1-01/19/content_2177483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