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每年夏天都是“選秀”節目到來時,從2004年至今,選秀節目已走過八個年頭,也迎來了“選秀已死”的質疑聲。今年已經直播兩場的老牌選秀節目“快女”更是遭到一片聲討,選手荒,評委荒,以及其他節目形態的興起,讓選秀節目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大沖擊。 選秀節目最早以湖南衛視《超級女聲》、央視《夢想中國》、東方衛視《我型我秀》三檔節目為代表。2005年,選秀節目大火,《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等接踵而來。時至今日,雖然有青海衛視《花兒朵朵》、遼寧衛視《激情唱響》等映襯,但包括“快女”在內,國內選秀節目無論在影響力、選手水平、可看性上,都無法重復當年盛況。 這幾年的選手,更多的是走“炒話題”路線,唱功大不如當年已在樂壇闖出一番天地的前輩選手。選手是選秀節目的根本,如果一檔選秀節目不能挑選出優質的選手,外在包裝做得再炫目,也難撐大局。而縱觀相親、職場等其他幾類真人秀節目,在選手的選擇范圍上則寬泛了許多,有些對選手才藝方面的要求幾乎是零門檻,這讓只比唱歌的選秀節目立馬失色不少。 除了選手荒之外,選秀節目在評委上也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場景。盡管在今年“快女”的首場直播中,湖南衛視主動提出“選秀已死”的話題,并力撐節目,增加了不少與時俱進的元素,并找來了微博紅人李承鵬、作業本等充當評委,加大千人大眾評審團,但依舊難以力挽狂瀾,不咸不淡的點評更加難以撥動觀眾的收視神經。 像前幾年高曉松、包小柏,既專業“對口”又言之有物的評委如今已經很少。現在評委太容易陷入過于“語重心長”或者“一味表揚”的兩極分化中,尤其是風格鮮明、語言犀利到位的評委更是難求。 據相關人士透露,在內容為王的時代,評委是提升節目收視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真正能夠給節目帶來收視的評委少之又少,他們需要具備的素質要求是很全面的。首先他要有一定的知名度,其次在個人表現方面都能夠呈現出獨特的風格,最后還能為節目帶來持續的關注度。 中國的各類選秀大都“山寨”自《美國偶像》等國外的節目,而自從東方衛視引進了《達人秀》版權,國外制作班底進駐節目指導,讓《中國達人秀》狠狠地火了一把后,選秀節目開始意識到,是時候要引進正版了。今年遼寧衛視的選秀節目《激情唱響》就購買了全球頂級音樂選秀節目《X Factor》版權,東南衛視的《歡樂合唱團》版權則購買自BBC。除此之外,選秀節目也開始在傳播模式上和新媒體緊密相連,運用了微博讓選手展開互動。然而,沒有自己的創意,就靠著購買別人的版權過日子,中國的選秀節目終究過的是別人的日子。(劉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