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毛澤東、魯迅、蔡元培等這些從中小學講壇上成長起來的杰出人物,都曾在三尺講臺留下自己的身影。《從中小學講壇成長起來的杰出人物》近日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推出,溫家寶總理親自為這本書作序:“中小學教師大有作為,在這個平凡的崗位完全可以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業。” 2010年教師節之際,溫家寶總理在視察河北六道河中學時,對隨行的北師大教師和免費師范生說:“教中小學也能出大師,(北)師大的領導和教授可以研究整理一下”,為宣傳從中小學講壇成長起來的杰出人物作出了明確的指示。之后,教育部委托北京師范大學成立專題研究小組,對有過中小學教師經歷的名人做了較為詳細的搜集和整理,后正式出版。 該書集納了“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的毛澤東、“要我選擇職業,我還是要當教師”的鄧穎超、“以義持己,以仁愛群”的張瀾、“攥起‘毛筆’,不忘‘粉筆’”的老舍、用六年演繹世紀師魂的李叔同、“儒者為師”的梁漱溟、“國人導師”和新教育的“助產士”胡適、“從小學教師到國學大師”的錢穆、為中國現代教育奠基的蔡元培、“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陶行知、永遠的“小學老師”葉圣陶等各個領域名人和三尺講臺相關的故事。 溫總理在《中小學教師大有作為(代序)》中說,“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國運興衰系于教育,只有辦一流的教育,才會出一流人才,才能建一流國家。在整個教育事業中,中小學教育至關重要,它處在人生的文化啟蒙和知識準備階段,是教育體系的基礎,是每個人終身發展的基礎,是提高國民素質基礎的基礎。辦好中小學教育,關鍵因素是教師。”“農村教育尤為重要。我國13億人口超過半數生活在農村,一半以上的學齡兒童也在農村。要提高我國整體教育水平,必須加強農村教育這個薄弱環節。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好,關系到教育事業的現代化,關系到農村的長遠發展,關系到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我們一方面要保證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同城里孩子享受一樣的待遇,能上學、上好學;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不要忘記辦好農村教育。”“熱愛是做好一切本職工作的前提。當好鄉村教師,首先要熱愛農村、熱愛農民、熱愛農村教育事業。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有了愛,就有了做好工作的熱情和動力,就有了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就有了堅持下去的信念和毅力。要把我們的一顆心獻給8億農民,心里要裝著農民的甘苦。”(朱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