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走基層·媒體在行動)接地氣的新聞有影響力 走基層更要走進民心 ——新聞戰線“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受到各界好評 新華網北京9月4日電 “蹲點”“一線”“民聲”“民情”“體驗”,這些“三貼近”特色鮮明的關鍵詞頻繁出現在新聞媒體新開設的欄目中。自全國新聞戰線組織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以來,各地新聞單位迅速行動,一大批來自基層、清新樸實、生動鮮活的報道受到社會各界好評。 “接地氣的新聞才有影響力” 在寧夏海原縣龍池村清真寺,阿訇李貴寶有個習慣——在每周五的主麻日宣講上,將看到的好新聞讀給信教群眾。最近,李貴寶這個做法從每周變成了每天。他告訴記者,原因是“報紙上寫老百姓的事情多了,老百姓原汁原味的話多了”。 各地基層群眾反映,近期報紙版面、電視新聞變得更生動實在,更吸引人了。四川資陽市樂至縣市民唐勐說,《四川日報》開設的“走基層 轉作風 改文風”欄目,讓人有種如沐清風的感覺。文章生動鮮活,一口氣讀完很暢快,希望報社多發些這類反映民情民意的稿子,“接地氣的新聞才有影響力”。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總編輯沙新說:“這次活動叫‘走基層’,而不是‘下基層’,從‘下’到‘走’,一字之差可以體會到要新聞從業者改變凌駕于群眾之上不良風氣的決心,體現了‘我是誰’這一深刻的思想內涵。” 文匯報青年記者徐晶卉為了寫《蹲點日記·洪廟村見聞》一文,到上海市郊的洪廟村住了一星期。她說:“之前也跑過農村,然而總是上午去,轉一下,下午就回報社寫稿,農民感覺記者高高在上,記者感覺農民什么都不愿意說。其實,真正走到田間地頭,走進村委會的辦公室,走在農村夜晚的街頭巷尾,我發現農民有很多心事愿和我分享。” 銀川晚報社社長兼總編輯于小龍說,“走轉改”活動直面新聞界跑會議、編材料、不深入基層、文風格式化等普遍性問題。報社上上下下再次深切地意識到,新聞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層一線,用群眾的思維、群眾的語言、群眾的視角采寫報道,新聞的親和力、貼近性才能充分體現,媒體的公信力、影響力才能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