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微博公文”還需準確貼近 【鏈接】打開“海寧司法”官方微博,最新的一條11號“微博公文”發布于8月26日,是關于檢查整理司法所網站的通知。 今年4月,浙江海寧在全市司法系統內推行“微博公文”,開全國之先河。但是,普通網友對其“微博公文”關注度并不高。每條公文的轉發、評論數都在幾十條左右。在評論中,大多數是各鎮司法所對公文做出的回應。 眼下,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把以往只在官方網站上發布的工作通知和文件發布到微博上來。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近期更新的微博中,就有今年上半年公安系統領導干部競爭選拔情況、客運隱患整治專項行動部署等內容。 “微博公文”創新了溝通渠道,加強了政府部門與網民的互動,讓政務更加公開透明,就這點而言,“微博公文”讓人眼前一亮。但公文往往基于所發布的內容與性質有長有短,且在表述上必須講究嚴格的規范,為了避免歧義,需要把各方面情況都闡述清楚,除了個別簡單的通知外,大多數公文用140字很難表述清楚。 談起設立“微博公文”的初衷,海寧市司法局局長金中一坦言:“微博語言要求簡明扼要,你想說官話、套話都沒這個空間。”但他也承認,“微博公文”大多是偏工作性、事務性的,普通網友的確不太關心,今后也要在貼近性、服務性上下功夫。 對于海寧司法局之前要求只通過微博而不通過其他途徑發布的公文,自9月5日起也將在其系統各官方網站同步發布。金中一表示,政府信息公開應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爭取讓更多人看到“微博公文”。 “由于字數、形式的限制,想讓微博公文徹底代替官方正式文件并不可行。”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單學剛說,在現實中,各種政府公文、材料里往往充斥著大量官話、套話,這種文風不改,嘗試“微博公文”免不了成為某些領導個人意志的短期體現。“既然政府部門能夠在微博上寫就公文,為什么不能在現實中也實現開短會、說短話的要求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