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一個剛剛上小學的孩子,在上學路上撿到一個內裝3萬元人民幣的尼龍袋,他決定拾金不昧,呆在原地等待失主認領,卻被一個壞人冒領了巨款。 他的事跡得到了學校的表揚,并登上了報紙,真正的失主順藤摸瓜找上門來。從此,小孩一家陷入無窮無盡的麻煩之中,還被失主告上了法庭,法院判決小孩家長賠償失主6000元。 9月1日,南方電視臺《真實故事》欄目講述了上面這個故事。堅持拾金不昧的傳統美德,反要賠錢,激起網友一陣熱議。為一探故事的究竟,記者近日來到南方電視臺,向《真實故事》欄目組監制了解情況。 9月7日開始,這則故事開始在新浪微博上流傳,并引起了網友的激烈討論和強烈憤慨。經過記者查實,故事源于南方電視臺《真實故事》欄目9月1日播出的節目“巨款丟失之后”。 網友熱議: 以后如何教育孩子? 故事的結局讓網友們怒火中燒:痛苦的小男孩最后寫下遺書,打開家中煤氣閥自殺。 有不少網友認為,傳統美德在當今中國正在淪陷:“我們以后還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我們到底是否應該讓孩子變成一個鐵石心腸的人頭怪物呢?”“跟南京徐老太案、天津許云鶴案一樣,發生這樣的事情,證明傳統美德越來越不被我們重視了?!?/p> 監制澄清: 這不是新聞而是創作 正當網絡討論甚囂塵上之時,南方電視臺《真實故事》欄目監制張伍生向記者就此事進行了澄清。他說,《真實故事》其實是一檔欄目劇,網友誤以為是新聞。 欄目劇本大多數來自電視臺的編劇和外界投稿,有很多演繹、加工的成分。他還說:“受質疑的‘巨款遺失之后’劇本,其實是我們從湖南經濟電視臺《故事會》欄目那里買過來的,并非自己制作?!?/p> 9月7日晚6時許,《真實故事》欄目通過官方微博進行澄清:“欄目組表示誠摯的歉意,并將在今后的節目預告、播出、互動中加強標識,避免此類誤會再度發生,歡迎大家繼續關注并指正?!?/p> 而南方電視臺經濟頻道執行總監黃天文則向記者反復解釋:“這不是新聞而是創作,是戲劇性的表達,你不能把他當新聞看,國內的欄目劇很多是老百姓自編自演的,劇本是由生活中的幾個小故事拼接創作而成的,如果一定要在生活中找原型,那我們會遇到更多的麻煩。” 張伍生說,“巨款遺失之后”這則故事是有創作的成分在其中,“但現實生活中,因拾金不昧而遇到麻煩的人比比皆是,因此會出現這樣的題材?!?/p> 法院判決小男孩家長賠償損失6000元是網友爭議最大的內容,但在真實的視頻中,這段內容只是以旁白的內容告訴觀眾,前后不過10秒鐘。 張伍生對此解釋說:“這個事件在網上引起熱議之后,我們特地向律師進行了咨詢,律師認為,既然小男孩撿到了錢,就有義務對此進行妥善保管,判處賠償20%的損失,這在法律上是比較合理的,限于小男孩是無民事行為責任人,讓他的監護人進行賠償也比較合理?!?/p> 黃天文則補充說:“我們將在以后播出節目時更加細致,特別是涉及法院和醫院的內容,要做得更小心更專業?!?/p> 節目結局: 好人有好報騙子還錢 張伍生向記者介紹,因為網絡上只有一段30秒的節目預告片,因此讓很多網友誤會電視臺在宣揚一種“好人沒好報”的思想,但這段預告片是明顯的斷章取義,節目的真正結局是:騙子得知小男孩被冤枉,在其妻的痛罵之下幡然悔悟,將3萬元錢還給小男孩。 “我們所有的節目都是宣揚懲惡揚善社會正氣的,這部片子也不例外,網友沒有看到所有視頻內容,因此產生了誤解?!睆埼樯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