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羊城晚報記者 童雯霞
記者、主持人、公共知識分子、作家,身兼數職的閭丘露薇更喜歡的角色是記者,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個職業,讓我有機會在第一線。比如,就算我看了再多關于利比亞的新聞報道,都比不上自己到第一線去體會之后所做出的判斷來得準確。”
【身份:作者】
寫書,用人和細節拉近距離
羊城晚報:《利比亞戰地日記》是你時隔8年再赴戰地采訪后的作品。與第一次的阿富汗戰爭采訪相比,感覺有何不同?
閭丘露薇:采訪阿富汗,應該說仗已經打完了,那場仗持續的時間不長,很快有結果,而這次打的時間長。隨著社會的發展,國際規則制定得越來越細致和繁瑣,這使交戰雙方都有很多的顧忌,因為一旦違反了規則,未來一定是會負上法律責任的。至于說外人對于這些戰爭的理解,阿富汗和伊拉克是為了反恐,而利比亞則是利比亞人自己要求社會變革,有著本質上的分別。
羊城晚報:是什么促使你寫下這本書?
閭丘露薇:在利比亞采訪,沒有網絡、電話,只有幾個頻道,這讓我有時間看書、思考以及寫作。我覺得需要把這些寫下來,因為只有實實在在的人,具體的細節,才能夠讓這場戰爭對于中國觀眾來說不再是空泛的訴求,或者是一些宏大敘事的概念。
我希望,這些人和細節,可以拉近距離,把戰爭這個大背景先放在一邊,大家把焦點放在個體上面:知道他們的心聲,他們的訴求,他們想要怎樣的生活。
羊城晚報:班加西的老百姓如何看待這次戰爭?
閭丘露薇:我采訪了不同階層的人,窮人、富人、專業人士、女性、年輕人,等等,我就是希望能夠多聽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對于自己國家未來的看法。從我所接觸的這些人身上,我只看到一點,那就是在他們看來,只有兩個選擇:死亡或者自由。
【身份:公共知識分子】
卡扎菲,一個極端自戀的人
羊城晚報:10年前你曾經去利比亞采訪過卡扎菲,你當時是否預料到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面?
閭丘露薇:當時是跟隨中國領導人訪問利比亞,在卡扎菲和江澤民會談之后,我和其他的香港記者就在酒店里面采訪了他。他身邊的人很兇狠,但是他看到我們之后,手一揮,把身邊的人趕走了,讓我們提問。當時我從他的手勢上覺得,這是一個極端自戀的人。也因此對他產生興趣,除了買了他的綠皮書,之后還讀過他翻譯成英文的小說,當然,很晦澀,讀不太懂。我沒有預料到今天的局面,因為當時的他剛剛被西方社會解除封鎖,正在很積極地向外界示好。
羊城晚報:你怎樣看待歷史進程中的戰爭?
閭丘露薇:我對戰爭不感興趣,我也一直不希望看到戰爭,因為信仰不同而同室操戈,這本身就是人類最大的悲劇。但是利比亞這次戰爭,是因為沒有選擇。如果卡扎菲選擇不開槍,那么這場戰爭就不會發生。如果不是因為一小部分人的貪念和極端,大部分的戰爭都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我不想去評論戰爭本身,我更關心為何有的人會為了自己的信念或者貪念,而去犧牲那么多人的生命。戰爭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就拿利比亞來說,如果在民眾走上街頭之后,卡扎菲選擇對話,而不是開槍,就不會有這場戰爭。透過戰爭來推動社會改變和進步并不是社會進程的一部分,只不過很多時候,民眾沒有選擇。
羊城晚報:反對派已經占領的黎波里,你對利比亞局勢的判斷是什么?
閭丘露薇:其實我不太喜歡用“反對派”這個詞,誰是反對派呢?未來的利比亞,我其實非常樂觀,因為和伊拉克以及阿富汗不同,它不是因為外力而發生改變,它的改變來自內部,而且和埃及不同,這個國家原本沒有憲法,沒有不同的利益團體,幾乎是在一張白紙上畫畫。
【身份:戰地記者】
新聞,不值得用性命去換
羊城晚報:有人稱你是“戰地玫瑰”,你如何看待這個稱呼?
閭丘露薇:媒體如果足夠成熟的話,是不會按照性別來決定工作機會,而是按照能力。派女記者到底是因為欣賞她的能力,還是覺得更加搶眼,這一點,只有媒體的負責人心里面最清楚。
羊城晚報:都市記者在城市能聽到的最嘈雜的聲音也就是節慶的鞭炮聲,但是在班加西、喀布爾、巴格達,聽到的常常是槍聲和爆炸聲,你感到害怕嗎?
閭丘露薇:對于我來說,聽到槍聲已經習以為常,尤其是明白當地的一些人把開槍當成慶祝或者發泄,所以更加無所謂,不會感到不安全。即便是離開班加西到其他城市,除了擔心在一些城市還有狙擊手,需要提高警惕,有些緊張,或者到前線,要隨時留意是否會有攻擊或者流彈,其他的時候都比較放松,也許是因為自己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可以幫助自己判斷。比如穿避彈衣,第一次去這樣的地方采訪的同事,就會比較緊張,隨時穿著,而我就要看情況才定。我會透過衛星電話或者網絡和家人聯系,因為自己每天都有新聞,也發微博,所以家人對于我的狀態應該非常清楚。把自己放在一個警惕的工作狀態是最安全的。
羊城晚報:你如何報道一場戰斗?
閭丘露薇:其實是否報道一場戰斗,要看為何要報道一場戰斗。為了顯示這個職業的危險?還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勇敢?還是這場戰斗對于受眾了解當地的情況非常重要?要把這些問題想得非常清楚之后,才決定到底怎樣進行報道。一個合格的戰地記者需要懂得自我保護,不莽撞,明白沒有一條新聞值得用性命去換回來;冷靜,能夠在混亂的情況下快速地做出抉擇。還要清楚明白一點,事實并不代表真相,在混亂的信息來源下,善于發現漏洞和謊言。
羊城晚報:你想過最壞的結果嗎?
閭丘露薇:沒有,因為保證安全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如果真的出現問題,那就是運氣不好,誰也沒有辦法。(童雯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