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三、勇于創新,不斷開拓事業發展新局面 2003年底,黃宏同志兼任《寧德晚報》總編輯,當時的晚報完全可以用“困難重重”這四個字來形容:150多萬元債務,不足幾千份的發行量,戶頭上僅有400多元,員工已經兩個多月沒有領到工資,再加上隊伍年輕和經驗不足,等等。面對這一切,他沒有退卻,而是滿懷信心與晚報同志共同面對難關,闖出了新局面。 初時,黃宏同志針對晚報采編隊伍年輕化、經驗缺乏等實際情況,提出了“辦報規范化、采編精細化、新聞本土化、內容生活化”的“四化”要求;同時,通過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構建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進一步強化晚報辦報過程的指導和監督,加強晚報年輕隊伍的管理和教育,從機制、制度全方位、最大限度激發出一切積極因素。在2006年閩東遭遇六月份強降雨襲擊和八月份“桑美”臺風肆虐期間,該同志帶領晚報采編人員連續作戰十幾天,指揮記者快速反應,深入第一現場,及時組織報道,在全市媒體中始終發揮領跑作用,得到廣大讀者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好評。 為了辦好晚報,他提出在形成自身特色上下功夫,加大對本土新聞的策劃力度,深化新聞專題的表現力,最終達到提升報紙影響力的編輯理念。每年的“3.15”,他都會親自組織晚報采編人員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改版行動。幾年來,該同志親自組織策劃了“閩東十大城市名片”、“閩東十大最美鄉村”、“年度十大感動人物”、“寧德十大最具影響力品牌”,以及“百雙眼睛看改革開放三十年巨變”等一系列報道,得到眾多讀者和上級新聞管理部門的好評。經過黃宏同志和晚報全體同志共同努力,《寧德晚報》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傳閱率逐年攀升,正逐步成為當地強勢媒體。 在提高辦報質量的同時,他一直致力于開拓晚報的發行和經營市場,以科學發展觀為理念,先后采取與部門聯手、郵發自辦相結合等多種模式,用最小的投入贏得最大的效益。今年,晚報又推出全新的發展模式,在全市發展千名小記者,此舉為晚報下一步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市場前景。目前,寧德晚報不僅徹底擺脫困境,影響力、發行量、經營收入等各項工作邁入新的發展階段,全體人員對晚報的明天充滿信心。 黃宏同志從事采編工作二十多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編務工作的改革和提升,出謀劃策;為報紙質量的改進和提高,奉獻力量;為報社事業的發展和開拓,奮力進取。現今,他依然以嚴謹求實的作風,執著于新聞事業,奮斗在新聞戰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