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林 海(建甌廣播電視臺)
推薦單位 |
南平市委宣傳部
南平市記協 |
工作單位 |
建甌廣播電視臺 |
姓??? 名 |
林?? 海 |
性別 |
男 |
民??? 族 |
漢 |
?
? |
出生年月 |
1958.3 |
籍貫 |
福州 |
政治面貌 |
中共黨員 |
身份證號 |
? |
從事新聞工作時間 |
33年 |
職??? 務 |
建甌廣播電視臺副臺長 |
職?? 稱 |
主任編輯 |
學??? 歷 |
大 學 |
學? 位 |
無 |
聯系電話 |
? |
類別
(請打勾) |
記者
(? ) |
播音主持
(? ) |
評論員
(? ) |
編輯
(√ ) |
校對
(? ) |
制片人
(? ) |
何時何地受過何種獎??? 懲 |
2003年至2006年,林海主創的4件廣播作品獲福建廣電新聞獎一等獎,2件廣播作品獲福建廣電新聞獎二等獎,1件廣播劇作品獲中國廣播劇三等獎和中國廣播劇協會獎金獎;2007年至2009年,林海主創的3件廣播作品獲福建廣電新聞獎一等獎,2件廣播作品獲福建新聞獎三等獎,1件廣播作品獲福建廣電新聞獎二等獎;2010年,林海主創的2件廣播作品獲全國縣級廣電節目創優評析獎二等獎,2件廣播作品獲福建廣電新聞獎二等獎(此證書未下發)。
2011年7月林海同志被福建省委授予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1999年1月和2011年1月林海同志兩次被福建省廣播電影電視廳、福建省人事廳、福建省公務員局、福建省人力資源開發辦公室聯合授予1997—1998年度和2007—2010年度先進工作者;
2006—2007年度、2008—2009年度及2009年11月林海同志分別獲南平市“十佳”新聞工作者和“新聞工作突出貢獻獎”稱號;
2011年7月林海同志被建甌市黨代會推選為南平市黨代表。 |
個
人
簡
歷 |
1970.6——1976.6在福州市第十九中學念書;
1976.6在建甌市吉陽鎮毛竹場(知青)扦隊勞動;
1978.3——1982.2在福州軍區二十九軍守二師六團政治處報道組任專職新聞報道員、報道組長。
1982.3至今在建甌人民廣播電臺任新聞采編員、助理編輯、編輯、主任編輯、臺長;
2009.5至今任建甌廣播電視臺副臺長。 |
逆勢中創先爭優
——記建甌人民廣播電臺主住編輯林海
●2003年至2006年,林海主創的4件廣播作品獲福建廣電新聞獎一等獎,2件廣播作品獲福建廣電新聞獎二等獎,1件廣播劇作品獲中國廣播劇三等獎和中國廣播劇協會獎金獎;2007年至2009年,林海主創的3件廣播作品獲福建廣電新聞獎一等獎,2件廣播作品獲福建新聞獎三等獎,1件廣播作品獲福建廣電新聞獎二等獎;2010年,林海主創的2件廣播作品獲全國縣級廣電節目創優評析獎二等獎,2件廣播作品獲福建廣電新聞獎二等獎(此證書未下發)。
●2011年7月林海被福建省委授予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1999年1月和2011年1月林海兩次被福建省廣播電影電視廳、福建省人事廳和福建省公務員局、福建省人力資源開發辦公室聯合授予1997—1998年度、2007—2010年度先進工作者;
●2006—2007年度、2008—2009年度及2009年11月林海同志分別獲南平市“十佳”新聞工作者和“新聞工作突出貢獻獎”稱號;
●2011年7月林海同志被建甌市黨代會推選為南平市黨代表。
這是一組難能可貴的信息。在“辦廣播難,難辦廣播”幾乎成了所有廣播人共同的感嘆聲中,建甌廣播人林海卻創出了優異的成績,充分發揮了縣級廣播在輿論引導和搶險救災的重要作用。2010年,林海先后兩次在全省廣播電視宣傳、工作會上作了典型發言。
“一心”把廣播輿論引導做強做足
長期以來,林海始終堅持政治家辦臺原則,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2003年10月的一天,建甌城區部分的士司機進行所謂的“罷工”,把車開到建甌市政府門口“示威”,并派人到電臺找林海去采訪,要求在市廣播電臺交通節目中做連續報道以擴大影響向市政府施壓。對此,林海有理有節地予以拒絕,并做他們思想工作,指出未批準的集會是非法的。同時,他立即策劃在本臺交通節目中宣傳有關社會治安等知識問答,主動向廣大的士司機宣傳社會穩定的重要性,以及宣傳反映情況的正確做法。后來,在市政府的正確疏導下,一場的士司機風波平穩解決了。
還有每年汛期,林海都做到未雨綢繆,主動出擊,科學調度。臺里制定了汛前、汛中、汛后的廣播宣傳預案。洪水來臨之前,林海就和有關同志睡在單位靠前指揮。洪水到來,林海就排兵布陣:24小時播報水情預報、向中央臺和省臺連線報道、本臺開設抗洪救災快報等。2010年6月22日,建甌遭遇50年一遇洪災,林海立即安排廣播滾動預告訊情,并在節目中不斷提請廣大農民抗災自救,使城郊菜農及時搶收了蔬菜,減少了損失。災后,菜農們給他們送來搶收回來的甜瓜,以表謝意!還有在每次洪災宣傳報道的中,林海都帶領記者冒著被洪水圍困的危險及時從受災一線用手機不斷地向中央臺、省臺、地級臺和本臺作連線報道。僅2010年“6.22” 洪災,林海就組織記者向中央、省、地廣播電臺以及本臺連線報道60多條,充分發揮了縣級廣播在抗洪救災中應有的輿論引導作用。
“一心”當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
???長期以來,林海身患嚴重關節炎腿腳不便、長年吃藥,但他沒忘記新聞工作者的職責所在。平時,他不管編務工作有多忙都抽出一定時間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并發揮新聞工作者的政治敏銳性,捕捉現實生活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從中挖掘正、反典型,及時采寫和制作一些較有分量、有深度的調查報告、評論及專題節目。如:2003年5月初,林海深入鄉鎮采訪中發現黨中央關于科技興農的決策未能很好落實,對此廣大農民有意見。針對這一突出問題,他立即撰寫了一篇評論:《科技興農要落到實處》。本臺播出后,《福建日報》《閩北日報》也相繼刊發。又如2004年2月,林海在農村采訪中發現閩北山區養豬是一個短、平、快的項目,市場效益好,是農村發展經濟的新增長點,有些農戶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其經驗值得推廣。因此他很快就策劃采制和編排了一套對農專題節目:《科學養豬?走致富路》。節目播出后很受廣大農戶的歡迎,該節目當年還獲得福建省廣播新聞獎一等獎。
另外,工作中林海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宣傳紀律,模范遵守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以身作則,吃苦耐勞,團結協作,出色履行職責。他任現職以來,先后被福建省委授予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被建甌市委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抗洪救災先進個人,并多次獲得省、地、市主管部門和宣傳部門授予的先進新聞工作者稱號。
“一心”把廣播自辦節目做精做活
“廣播的希望在于節目,在于聽眾;廣播節目不是沒人聽,而是沒有辦到聽眾的心坎上。”這是林海堅定的信念。2000年,林海在建甌人民廣播電臺提出:精辦新聞類節目、增加文藝類節目、深化服務類節目,擴大播出時間、增添新的內容、推出新的廣播形式(直播互動節目),盡可能地滿足聽眾需求。
為了辦好節目,林海提議電臺每季度開展一次聽友聯誼會活動,并階段性地組織人員走向社會廣泛聽取聽眾意見,經常印刷材料、上街開展咨詢活動,每年都要進行一次聽眾調查,在此基礎上,每年都要對節目進行改版、創新。2000年初在調查中他們發現聽眾對娛樂、法律、醫療等方面有迫切需要。因此,當年在林海策劃和主創下市電臺先后推出三個直播節目——《148周末說法熱線》、《空中門診》、《快樂點歌臺》直播節目;2002年該臺在南平十縣市臺率先推出了《交通保險音樂頻道》;2003年12月,建甌臺在全省縣級市率先推出“巴士公交廣播”;2005年5月9日,建甌臺又全新推出“百姓廣播節目”,開設有《百姓熱線》、《百姓經濟信息》、《百姓體彩大看臺》、《百姓生活資訊》、《百姓情感連線》五個專題;2006年6月1日,建甌臺在全區率先推出《政風行風熱線》專題節目;2007年8月1日,建甌臺又全新推出《農民之友》專題節目,一改傳統的農業科技講座形式為具有傳遞信息、服務惠農政策和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的互動性節目;2008年7月6日,建甌臺又全新推出《陽光下成長》專題節目,為廣大青少年傳播新理念、新觀點、新知識;2009年10月1日,建甌臺又全新推出《風雅建甌》專題節目,大力宣傳地方歷史文化。建甌人民廣播電臺在林海策劃、主創下實現播出時間增加、新聞類節目增加、文藝類節目增加、服務類節目增加,節目播出打破過去早、中、晚三段式,改為現在一時段式即從早上5點半至零點的18個小時播出,初現了都市廣播風格;從單純廣播新聞到新聞、專題、文藝節目并舉,擁有不同的聽眾群;從主持人“單人相聲”到互動廣播,群眾參與節目。
正是有了這樣一次次富有開拓創新精神的行動,擴大了建甌廣播宣傳的影響力,夯實了發展之路,拓寬了生存空間,也贏得了社會贊譽。另外,自2000年以來,經林海同志策劃和編輯的廣播節目,每年都有一套獲南平市廣電新聞獎創新節目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