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 張春煌(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
推薦單位 |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
工作單位 |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廣播電視新聞中心 |
姓??? 名 |
張春煌 |
性別 |
男 |
民??? 族 |
漢 |
出生年月 |
1965.01 |
籍貫 |
福建仙游 |
政治面貌 |
中共黨員 |
身份證號 |
? |
從事新聞工作時間 |
1988年始 |
職??? 務 |
新聞中心副主任 |
職?? 稱 |
主任編輯 |
學??? 歷 |
本科 |
學? 位 |
? |
聯系電話 |
? |
類別
(請打勾) |
記者
(? ) |
播音主持
(? ) |
評論員
(? ) |
編輯
(? ) |
校對
(? ) |
制片人
(? ) |
何時何地受過何種獎??? 懲 |
1995年度《福建向大嶝等三島跨海供水成功》,獲第六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
1998年度系列報道《走過20年》,獲第九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
1998年度編排電視新聞欄目《東南報道》獲中國彩虹獎編排三等獎;
1999年度《抓住閩澳合作新契機—專訪何厚鏵》,獲福建第五屆對外好新聞二等獎;
1999年度《湄洲島:臺胞組團直航祖廟朝拜》,獲2000年度中國彩虹獎二等獎。
??? 2000年度新聞特寫《踏上故鄉土,了卻父輩愿》,獲第五屆福建對外好新聞一等獎。
??? 2001年度系列報道《福建新跨越》, 獲福建電視新聞獎一等獎。
??? 2003年電視新聞《福建:林權四項分到戶、林農小康上了路》榮獲中國第二屆關注森林新聞獎三等獎(此獎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全國新協等6家聯合頒發)。
2004年度電視新聞專題《精彩中國》福建篇,中國廣播影視大獎優秀專題;
2006年度大型電視移動直播《海峽西岸行》,獲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電視復評銅獎;
1995-2001年,被中共福建省委對外宣傳領導小組評為“九五”期間全省對外宣傳工作先進工作者,受到表彰。 |
個
人
簡
歷 |
??1983年福州第11中學高中畢業,1988年閩江大學(現閩江學院)新聞專業畢業。1988年入福州人民廣播電臺,任臺播部副主任、新聞部副主任;1993年至今,東南電視臺新聞部記者、編輯,福建電視臺、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新聞中心,歷任編輯組長、編輯科長、編輯部主任、中心副主任兼屏山記者站站長等,獲得中國新聞獎二等獎兩次、銅獎一次、三等獎一次;中國彩虹獎二等獎一次,以及中國廣播電視大獎、福建電視新聞獎一等獎、二等獎等20多次。近10年的年度考核九次優秀。
? |
張春煌參評材料
政治思想
該同志1988年從事廣播電視新聞工作以來,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新聞工作黨性原則,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為福建發展和海西建設持續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能在政治上嚴格要求自己。把講政治、講導向擺在第一位。通過參加創先爭優活動、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等,在黨性修養和鍛煉上得到洗滌、凈化和升華。能認識到光有業務精是不夠的,還要有政治強,作風正,才能做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該同志多次獲得省廣電廳、省廣電局、福建電視臺、省廣電集團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1年,由他擔任支部書記的的屏山記者站獲得了省直機關先進黨支部稱號。
工作作風
該同志熱愛黨和人民的新聞事業,能堅持“三貼近”、“三深入”,在防臺風新聞采訪中能沖到第一線,有時在編輯值班崗位上三個通宵;在采訪無電村通電新聞,來回徒步超過六個小時;在配合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記者采訪龍王臺風時,連續工作超過36小時;該同志的工作作風踏實,能深入基層、扎實采訪拍攝第一現場的新聞畫面,體現了勇于創新,敬業奉獻的精神。認真參與并組織“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采訪活動,2011年省領導拉練式大檢查期間,牽頭組織了10集“比學趕超新跨越”的系列報道,全部用電視化語言,報道了第一現場的福建各地在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良好態勢,為福建發展、海西建設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在2006年、2009年海峽西岸行、海峽東岸行兩次大型電視直播報道中,天天和中央電視臺、臺灣TVBS的編導一起會稿、準備直播細案、三方或者多方的技術協調,注重在每集定案時要加入福建元素等,每天都要工作到下半夜。
職業道德
該同志熱愛新聞工作,能自覺維護好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真誠面對每一個采訪對象,真實記錄每一個新聞畫面,真心和電視各工種有良好的合作。弘揚新聞職業精神,恪守新聞職業道德。社會反映好,無不良從業記錄,無有償新聞、虛假報道、低俗之風等不良現象。無論是在省內采訪、省外采訪還是在境外采訪,都能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近10年年度考核9次評為優秀等級。
業務實績
該同志1988年參加廣播電視新聞工作,一直在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第一線工作,熟悉電視采、編、制作以及電視直播等各個環節,認真敬業、業務專,團結同事、講政治,有良好的合作精神,采編作品年年獲獎。1997年4月獲得編輯(中級)職稱,2006年7月獲得主任編輯任職資格。
牽頭、參與主創的重大選題主要有:2004年與中央電視臺合作的《精彩中國》福建篇、2005、2006年福州“5、18”海交會、2005年與中央電視臺合作的“碗礁一號”水下考古直播、2005年配合并參加中央臺《焦點訪談:抗擊“龍王”臺風》的通宵采編、以及2006年廈門航點與臺北、高雄的首航儀式的直播報道、2006年大型電視移動直播報道《海峽西岸行》、2009年大型電視移動直播報道《海峽東岸行? 直播臺灣》等等,新聞管理和組織協調能力、以及配合中央臺報道重大事件、宣傳海峽西岸的水平有很大的提升、業績突出。
全程參與的20集大型電視移動直播報道《海峽西岸行》,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東南衛視等頻道創造了良好收視率,在當年度的中國新聞獎復評中獲得銅獎。
《海峽東岸行? 直播臺灣》由中央電視臺、臺灣TVBS和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三方合作。張春煌作為我集團派出的合作方領隊,并作為節目報道團隊的副總領隊,主要負責前方各項工作。
國臺辦2009年5月12日發文說(摘要):中央電視臺、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和臺灣TVBS聯合制作播出的《海峽東岸行? 直播臺灣》節目,是大陸電視媒體首次環島移動直播,成就了大眾傳媒在兩岸民眾交流中的新價值,它是一次重要的歷史開端,揭開了兩岸媒體創新合作的新篇章。臺灣海基會5月7日致函認為(摘要):《直播臺灣》節目經播出,促進了大陸民眾對臺灣細膩、真摯的一面,有了真切的了解、拉近兩岸人民的距離,可謂成果豐碩。這個節目得到海峽兩岸的上述評價,該同志作為福建方面的領隊,作出了特殊貢獻。
他在《功夫在詩外—<海峽東岸行· 直播臺灣>非節目因素初探》一文中寫道,從2006年《海峽西岸行》成功直播的那天開始,一群具有臺灣情結的電視人,連續三年,一次次地努力,終于在2009年的春天實現《海峽東岸行·直播臺灣》的夢想。如果說2006年在福建拍攝制作播出的《海峽西岸行》是大型連續移動直播的創新,那么這一次在臺灣直播,更是一次具有跨海移動連續直播的成功實踐,不乏效率與默契、智慧與和諧,終于為開啟兩岸電視媒體合作的新旅程寫下新的歷史。
特殊的是,他和報道團隊的每一位同仁都為這個項目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他作為我集團派出的領隊,能團結大家一起,主動融入,積極工作,圓滿地完成了集團交給的跨海直播采訪任務,做到了節目安全、播出安全和人員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