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創新時政報道 他有“兩把刷子” ——廈門日報編輯中心首席編輯何清平事跡簡介 有人說,他干的活,需要很好的體力。他從事新聞工作11個多年頭,近10年堅守在夜班編輯一線。每當人們好夢正香的時候,他正在挑燈夜戰,從下午兩三點鐘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兩三點鐘,“曬著月亮”回家。 有人說,他干的活,需要很高的智力。他從事的報紙編輯工作,雖每天只有幾張紙,但字字千鈞重,務必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絲毫馬虎不得。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始終迸發新聞創新的沖動,不斷實現自我超越。 有人說,他干的活,需要很深的功力。與大多數同行不一樣,他對報紙時政報道這塊“硬骨頭”從不畏懼,富有正義感、使命感、責任感,保持清醒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導向意識,執行規定動作不打折扣,完成自選動作出新出彩。 他,就是廈門日報編輯中心首席編輯何清平同志,參與輪值夜班主任工作。 崗位是成長的舞臺,出色的工作表現讓他獲得了許多榮譽。2010年,他榮膺第七屆廈門市十佳新聞工作者稱號。2009年,他光榮獲評廈門市優秀新聞工作者。2008年至2010年,他編輯的作品年年獲得福建新聞獎一、二等獎——2008年《水》獲得報紙評論類二等獎、《市委參訪團今赴臺交流》獲得報紙消息類二等獎;2009年“廈門日報6月2日第一版”獲得報紙版面一等獎、《廈門一中闖入京城辦學》獲得報紙消息一等獎、《市民歡呼:“是溫總理!”》獲得報紙通訊二等獎;2010年《高鐵時代的觀察與思考之“輪渡華麗轉身”系列報道》獲得報紙系列、連續和組合報道二等獎。2005年,他參與創辦和主編的《視點》欄目,捧得福建新聞名專欄獎。 重大報道的“健將” 九八投洽會,他是“老九八”;海峽論壇、兩岸文博會、臺交會,他也是老將。何清平同志在廈門日報的11年多時間里,廈門發生的重大新聞,幾乎都能見到他在幕后忙碌的身影。 2010年春節的大年初一初二,胡錦濤總書記來到廈門視察,與特區兒女共度新春佳節,為廈門特區帶來親切的關懷、巨大的鼓舞。每一位廈門日報人都深受這種情緒感染,大家興奮地工作,通過文字與版面,將總書記的廈門之行與特區兒女的感動之情,第一時間傳播出去。為了更好地與全市人民共享這份喜悅,廈門日報決定創新報道方式,推出圖片專版,正月初六晚上,恰好是何清平同志擔任值班主任,經過一夜的忙碌,正月初七早晨,《讓鏡頭留住溫暖與感動——胡錦濤總書記在廈門》的精美圖片專版,隨著油墨飄香的廈門日報,走進了廈門千家萬戶。隨后,廈門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來閩、來廈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的高潮,何清平同志全程參與這場跨年度的重大報道戰役,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與廈門日報團隊一道,圓滿完成這項重大的政治任務。 ??? 在何清平同志的新聞經歷中,還恰逢廈門經濟特區從風華正茂的“雙十年華”走向成熟穩健的“三十而立”,他見證了這段歷史,也參與了這段歷史,與這座城市共成長。2001年,當時年輕的他,參與撰寫了“紀念廈門經濟特區建設20周年系列評論”。2006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25周年,他參與策劃了“兩岸媒體總編看特區”大型新聞采訪活動。2011年,廈門正在隆重紀念經濟特區建設30周年,他再次參與策劃“海西黨報總編看特區”大型新聞采訪活動,期待著金秋時節,與海西黨報總編們相會在美麗的鷺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