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記者:您認為新中國經典的老片為何能夠獲得觀眾的廣泛喜愛? 閻曉明:在我看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經典的新中國電影往往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弘揚主流社會精神。這些蘊含在電影中的信念、理想、追求和犧牲奉獻精神,感召和影響了好幾代人,成為中國觀眾的一種集體記憶,一種共同的情懷。這些電影往往可以給觀眾帶來很多美好的回憶,而且,這種精神的力量在任何時代都能引發普遍的共鳴。比如《董存瑞》、《上甘嶺》、《甲午風云》中的英雄主義情結,《五朵金花》、《阿詩瑪》、《柳堡的故事》里的動人愛情傳奇,對今天的觀眾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第二,經典的新中國電影中不乏銳意進取的藝術探索精神,很多影片堪稱電影藝術的時代佳作。這些影片通過獨特的電影手法,賦予影片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這些和中國觀眾的接受習慣、審美習慣、社會文化心理密切聯系的內容也永遠不會過時。比如說《早春二月》、《天云山傳奇》、《城南舊事》、《小花》、《人到中年》等影片也分別代表了不同歷史階段中國電影藝術的發展水平,觀眾經常通過各種方式聯系我們,希望點播這些影片。 第三,經典的新中國電影注重人物的塑造,精于敘事,富于生活細節,還有很多影片特別注重在電影類型上的探索和突破,這些因素對于年輕的電視觀眾來說,也具有充分的吸引力?!岸嫒稹薄ⅰ巴醭伞?、“鄧世昌”、“嘎子”等等,經典老電影打開的是一個銀幕英雄的人物畫廊,這些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是中國人的集體記憶。除了成功的人物塑造,像《劉三姐》中的電影音樂元素,《開國大典》、《大決戰》等影片中的史詩規模,恢弘的戰爭場面,包括《今天我休息》、《喜盈門》中體現的中國式喜劇電影風格,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最有代表性的影片是1982年拍攝的影片《少林寺》,該片我們電影頻道從2009年才開始電視播出,應廣大觀眾強烈要求,截至2011年6月已經在各時段播出15次,最高收視率達4.96%,在整個電影頻道的電影收視排名中列歷史第9位,遠遠超過近年出品的許多院線大片。 記者:據悉,為更好地珍存民族電影文化瑰寶,展示中國優秀電影的恒久藝術魅力,繼承中國電影的優良傳統,激勵當代中國電影工作者再創藝術高峰,國家廣電總局從10月20日起,將舉辦“新中國電影選萃”活動。請您介紹一下電影頻道在其中將展示哪些內容? 閻曉明:我們開展的“經典回眸:新中國電影選萃”系列展播,將要奉獻給觀眾的電影,時間跨度從1950年到2010年,不僅涵蓋了新中國每一個歷史階段的電影經典作品,而且風格多樣,類型多元,相信一定能讓大家感受到新中國電影不斷發展過程中的藝術魅力和歷史文化積淀。對于中國電影工作者和電影觀眾來說,這些永恒的經典不僅是定格的銀幕青春與電影記憶,更是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