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向受眾市場細分化方向轉型 誠如上述,報紙受新媒體技術和受眾市場分化的沖擊,很可能被新的電子介質閱讀手法取代,從而被驅逐出大眾傳播領域,進而成為專業傳播的媒體,從而使擁有400多年歷史的報紙成為人類傳播史上印刷出版的媒介記憶。但是,當下的報紙作為大眾傳播的主要媒體,依然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在其市場競爭中,一是其旺盛的生命力并未釋放殆盡,二是在查遺補缺中尚有空余市場需要占領,三是自身運行可適當調整。基于這樣的認識,在當前和相當長的時期內,報紙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將注意力從規模受眾轉向目標受眾,廣告從社會全方位占有轉向區域有效傳播,同時以品牌和公信力征服、吸引、穩固有效讀者群和廣告商,固守自己的原創陣地,如老年讀者、少年讀者以及求知讀者、實用信息類讀者、房地產廣告商、汽車廣告商、教育、理財廣告商等,這些讀者依然是報紙生存的新鮮血脈。 另外,在中國復雜的媒介環境中,報業并未獲得完全充分的發展。從報業品種和區域分布看,農村受眾市場并未得到廣泛而充分的開發和利用。這從媒體頻頻報道涉農信息極受農民歡迎可知農村對媒體的向往和依賴,而都市報所關注的民生新聞對“三農”來說還是“春風不度玉門關”,這顯然和國家制定的“城市一體化”發展思路不適應。此外,中國報紙在競爭中并未獲得完全發展的重要原因還在于報紙品牌單一、數量不多、公信力不夠,從而影響高端的目標受眾,難以成為公共領域的意見領袖。眾所周知,網絡已成為當今社會言論的集散地,甚至形成強大輿論的沖擊波。但是,網絡媒體發達能否就說明它代表公共領域?這已受到一些學者的質疑。因此,網絡媒體代表不了當今社會公共領域里社會輿論的理性表達,還需要報紙作為媒體領袖,公正地、公開地、互動地表達公共事務,故此,報紙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向高端受眾發展,不僅生命力旺盛,而且也是當今社會所不可或缺的輿論領袖的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