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傳媒》供稿 文/楊 靜 2010年以來,來自新媒體多元發展的競爭成為制約報業經營的主因,非時政類報刊要想形成健康、穩妥的創收渠道,就必須以全新的思路調整發展戰略和經營策略,按照數字化時代新的媒介產業規律,創新廣告產品和盈利模式,尋找更多的經濟增長點。 “塊”、“線”結合,挖掘廣告經營潛力 報紙廣告的營銷,重點是開展差異化的廣告客戶結構規劃,根據不同報紙自身的特色,確定具有長期發布廣告需求的大客戶群,形成較為穩定的優質廣告客戶結構。這是報紙廣告部門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 作為江西省都市類報紙的“領頭羊”,《江南都市報》的廣告代理以區域為“塊”,省內省外分開,在廣告營銷運作中進行市場細分;以行業為“線”,每年從房產、教育、金融、賣場等專版到中縫,再到報眼,細化為近30類,打包公開競標。 同時,對房地產、汽車、教育、通訊等廣告的“富礦”,則在報社廣告部分別成立對應的子部門,抓住社會的難點、熱點、焦點等重大社會話題,巧妙地與報紙廣告聯系起來,組織策劃活動,從而達到不斷開拓廣告營銷的目的。市場細分加上有效策劃,取得了良好效果。 《江南都市報》2010年在廣告上有3個主要增長點:專刊、活動、商業廣告,這些無不得益于策劃。該報幾乎“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這些活動不僅僅創造了很好的經營效益——爭取到了廣告,還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提升了報紙品牌。2010年,該報策劃的房地產行業推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一周年等大型活動,都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此外,《江南都市報》還成立了專業客戶工作室,對大行業、大客戶,圍繞節日、會議、展覽、展銷等活動時機,實行一對一的“專注服務”。同時,通過客戶資源的整合,建立起客戶數據庫,實現數據庫營銷。如通過“樓市專刊”對讀者進行調查,建立起購房數據庫,并把數據資料提供給相應樓盤開發商,取得較好的廣告收入。 同屬江西日報社旗下的《新法制報》則根據自己的辦報特點,在法制系統“做文章”,除債權公告外,車牌證照公告、公安系統專題項目等都成為其“拳頭產品”,大大增加了廣告刊登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