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2008年南方冰雪災害期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推出不間斷的特別直播《愛心守望 風雪同行》,報道總時長182小時。2008年汶川地震,中央電視臺第一套節目和新聞頻道在震后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內就打破原有節目板塊,推出全天候直播的特別節目,采用播報、訪談、連線等多種方式,整合畫面、影像、聲音等多種傳播手段,不間斷地向全國和世界報道災情。此次特別直播節目總時長達1000小時40分,創電視直播歷史紀錄。這些重大報道,很好地起到了凝聚民心、引導輿論的作用,真實地反映了黨和政府執政為民的具體行動。 在近年來的重大新聞報道中,新聞播音在權威發布的基礎上突顯個性化,使得新聞播音員不再是一個“播報員”,觀眾看到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在述說國家的變化、遠方的故事,觀眾看到的是一個個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朋友”在告知黨和國家的決策。新聞播音風格的這種改變與進步,來源于對生活的貼近,對群眾的貼近,對實際的貼近,同時也是和諧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新聞播音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為表彰優秀的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播音員,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節目主持人委員會于1993年創立“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1997年,該獎被納入廣播電視界最高級專家獎——“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獎”,成為中國播音主持界最高等級的大獎。“金話筒獎”評選,在面向全國廣泛征集參評者和作品之后,歷經初評、復評、終評等嚴格程序,終評由廣電業界有關領導、專家及受眾代表組成的終評委員會評定,每屆有40個優秀的作品和人物入選“金話筒獎”。廣播電視新聞播音員和播音作品是“金話筒獎”評選的重點,每屆的評獎與頒獎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全國播音員、主持人的相互交流與學習,對推動我國新聞播音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2009年12月28日,中國國家網絡電視臺上線。同年12月31日,由新華社主辦的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CNC)開播,于2010年1月1日正式上星向亞太地區和歐洲部分地區播出。在科技創新帶來的新媒體浪潮的推動下,我黨的新聞播音事業也在走上新的征途。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建黨九十周年之際,回顧我黨新聞播音事業的光輝歷程,記錄新聞播音的風格變遷,是為了未來新聞播音能更好地為黨的事業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 (作者系南昌大學新聞學在職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