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三是以精品理念引領編輯出版。出版是一項系統工程。編輯、校對、設計、印制,無一不是細活,須以精細之心對待。“創業去”專刊肩負著服務青年創業的使命,同時也肩負著雜志社打造全新形象的使命,我們以精品理念貫穿增刊編輯出版全過程,做好細節,追求整體質量上乘。 增刊從策劃到組織采寫再到編輯出版,歷時半年。編輯對個別無法安排面對面專訪的創業英雄,綜合多方資料,按照創業故事要求對其事跡材料進行改寫。為確保編校質量,雜志社在原有編輯出版流程規范的基礎上,增加了校次和印前審讀。封面和內文版式邀請多名設計者提意見,幾易其稿。正刊內文黑白印刷,紙張材質一般,雜志社為了保證增刊品質,內文改用輕涂紙,全彩印刷,圖文并茂,時尚大氣。由于將精品理念貫穿始終,增刊從內容到形式再到出版品質都達到較高水準,出版不久,就登上了廈門航空公司的主要航班。上航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是增刊精美品質的有力證明。 四是尋求社會力量支持。在增刊策劃實施過程中,尋求共青團福建省委、省青年企業家協會的理解支持,動員社會力量加盟采寫隊伍,讓雜志社受益匪淺。 雜志社要做的青年創業專刊,選擇的專訪對象必須具有代表性和號召力。不搞“帽子”批發,不做“軟文”廣告。青年創業英雄的代表性如何,雜志社拍腦袋不算,得有依據。共青團福建省委給出了依據:中國五四獎章獲得者、福建五四獎章獲得者、福建青年創業成就獎獲得者。最后敲定的16位創業英雄中,既有七匹狼、安踏等全國知名企業的掌門人,又有網龍劉路遠這樣的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典型,還有一些人物個性鮮明、創業之路跌宕起伏的“硬漢”。省青年企業家協會秘書處專門發函給擬采訪對象,說明專刊意圖,聲明不收任何費用,給我們提供了極大的工作便利。一家規模較小、采編人員偏少的雜志社要實施這個策劃項目,必須借助社會力量充實記者隊伍。除社本部人員外,筆者組織動員了省內外媒體(包括香港媒體)的精兵強將一起行動。成功人士沒有不忙的,有的還常駐外地。有的一時無法確定專訪時間,一旦確定又十萬火急。整個采訪團隊達成了一項共識——這是服務青年就業創業的有意義的策劃活動,每個人都按時保質完成了任務。異地采訪均由所在地媒體朋友相助完成,既及時又節省了差旅費用。筆者深切體會到,小刊社要策劃實施一些相對大的項目,離不開尋求社會力量的支持。 通過“創業去”這本增刊的操作,筆者深感出好增刊,一舉多得:一是為雜志社增添光彩,雜志的社會影響力進一步擴大;二是收獲直接經濟效益;三是為正刊的深化改版轉型探路。(作者系福建青年雜志社副社長、常務副總編,《創業天下》雜志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