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報道新聞真相和獲取新聞的手段有時會出現予盾,如何正確處理是個難點。作為新聞工作者,要把真實的材料拿到手,靠的是功力,是新聞專業精神。核心的信息源能不能拿到手,用非法的手段還是用基本功力去獲取,體現了新聞工作者素養的高低。披露真相,有些時候不能急于求成。《南方都市報》的報道《被收容者孫志剛之死》,在全國影響非常大,在輿論的影響下國家收容制度也取消了。其報道循序漸進,告訴讀者孫志剛被收容進了收容所,然后又住到醫院,最后死了,他的父親為此上訪。非常客觀把這個過程反映出來,引發了新老媒體聯合起來去披露這個事,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終于弄清孫志剛被打死的真相。這個例子說明,追求新聞真相是一個過程,要把這個真相拿出來,有時一次采訪能弄清楚,有時則要經過多次采訪報道,才能一步一步接近并最終揭露真相。《南方都市報》找到了結果,達到了采訪的目的,且用的是正當手法,一步一步推進,可見真實和尋找真實的誠信完全可以結合好。 用非法手段獲取官員政要、明星的資料,在西方的一些媒體中屢見不鮮、見怪不怪,為什么這一次的“竊聽門”會像過街老鼠而共誅之?一般來說,對官場上發生的問題、丑聞去揭露一下,不少人會高興甚至喝彩,也不管是從什么渠道、用什么手段得來的材料。但是這一次,《世界新聞報》連普通老百姓都給竊聽了。西方很強調隱私權是最基本的人權,底線突破了,民眾受不了,政府受不了,司法部門也受不了,這也是問題長期累積的結果,量變引起質變,終于爆發。一旦達到爆發點,過去所發生的事都會翻出來算總賬。所以,任何媒體都不能有僥幸心理,別把某些時候某些問題上得到的“喝彩”當作靈丹妙藥。 用非法手段去竊取新聞,偏離了新聞人的新聞價值觀和道德觀。新聞人總喜歡講“新聞價值”,這無可非議,但價值和新聞價值觀、道德觀是不同的。新聞揭露之后得到了贊許,也許“新聞價值”就體現出來了;而新聞的價值觀雖然也要體現其“價值”,但還需要新聞理論支撐這種看法。西方的新聞理論也是不允許用非法手段竊取新聞的,因此《世界新聞報》只強調“價值”而不講價值觀,就會作出錯誤的行動。 “竊聽門”事件對中國媒體有很強的警示意義。現在,媒體越來越開放,有一些地方,過去記者進不了,現在可以進去了。獲取材料越來越方便,采訪設備也越來越先進,采訪有了更加便利的條件。但是如果放松警惕,這種條件也可能為非法竊取“機密”或“隱私”提供便利。媒體現在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家媒體對搶新聞的記者都有激勵機制,有些人為了本單位或自身的利益,可能會鋌而走險。對此,媒體和媒體人要敲響警鐘,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新聞真實和用誠信獲取真實的生命線。(作者范以錦系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