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 王積龍 揭露風險重在現在而非未來 環境新聞最核心的新聞價值在于揭示環境風險,著眼點主要是在將來。然而,曾榮獲2007年普利策新聞獎的美國《洛杉磯時報》記者肯·維斯說:“就我來看,太多的環境報道集中于未來的災難闡釋,或者對未來幾年將會發生災難的狀況分析。這樣的報道新聞價值會大打折扣?!雹僖虼?,環境新聞采訪的第一條技巧就是讓受眾能夠感受到現實的環境災難,哪怕記者把重點放在環境災難的未來趨勢上,仍然需要強調這些風險對當前生活的威脅。 魔方拼湊法。環境新聞屬于科學傳播,相對于社會新聞,環境的風險具有某種程度的隱秘性,不易被人察覺。從科學層面來說,多數科學家畢生致力于一兩個具體領域,但是很少有記者能夠耐心地通過采訪一些不同領域的科學家,然后把整個魔方拼湊起來??稀ぞS斯認為,單個的變化往往不易被人察覺,然而這些瑣碎信息都是極有價值的。如果把這些七巧板拼湊成一個魔方,這個新的立體魔方就會給人一種全新感覺,構成了現代人所畏懼的“威脅”,從而展示出風險。環境記者要擁有這樣的能力,需要花很多時間與科學家在一起,還要閱讀報刊,查閱與標記各類相關學術讀物。 縱向比較法。美國環境新聞學者弗洛姆曾經總結:“從一方面來看,環境問題中的某些損害在人類的眼中是緩慢的”,“如果環境記者花時間做一個歷史的審視,就會看到問題的全景”②。戈爾在其紀錄片《不可忽視的真相》里,為了展示全球變暖的風險,就運用了縱向比較的方法:36年前的乞力馬扎羅山到處冰雪覆蓋,今日只剩下山頂上一縷白雪;哥倫比亞美麗的大冰河1980年之前白色積雪一直延伸到山腳下,目前雪線已經升至山腰;1978年喜馬拉雅山冰川山口厚厚的積雪映襯在深藍的天空下,2004年同樣的山口只有裸露的銀灰色巖石,附近占全球4成的人口將會面臨嚴重的水危機。通過比較,風險已經不再只是指向未來,而是活脫脫的現實,就會對受眾產生警醒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