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采訪重點是公共資源部門與受害者 環境污染、溫室氣體等一系列有害物源自現代工業,因此工業界人士不能作為采訪的主要目標。多數西方國家記者把采訪對象集中于公共資源部門或受害者,他們一個遠離利益,另一個最愿意訴說、也是最了解新聞線索的人。 美國資深的環境記者麥克爾·弗洛姆非常強調對公共資源系統的采訪。另外,他還強調要盡量采訪公共信息部門的官員,從那里尋求最新動態與答案,因為這些官員背后都有一大堆出色的專家在工作,而這些專家是記者沒有機會接觸到的。 美國《休斯頓紀事報》的環境記者迪納·卡培羅檢驗到空氣中存在大量污染之后,記下了休斯頓市附近84個化學工業裝置與煉油廠,并進一步檢測不同距離的空氣污染指數。2004年夏天里,卡培羅在四個區域里檢測了這些化工廠的31種化學物質在空氣中的含量,其中有18種化學物質是眾所周知對人體有害的。為了證實這種有害性,卡培羅又采訪了當地受害人。“我們一家一家地敲門找人,這確實不容易,當地很多人都在化工廠干活,所以有(利益上的)聯系”“我后來又聯系市民俱樂部主席、當地委員會成員,向他們尋求幫助”“當地一位律師向我們透露的消息顯示,當地公司與麻煩制造者和投訴者有關,是他們想讓當地人搬走”③。這個消息在《休斯頓紀事報》2005年1月16日至25日系列刊載,由于采訪時證據確鑿,立即取得反響:休斯頓市長比爾·懷特立即指示調查此事,把違法者繩之以法。 當然,對受害者的話進行驗證與考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們說話主觀性很強。記者不能簡單地用“他說”“他們說”等表述了事,需要對一些重要的事實進行調查與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