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想起上大學時,許多大學生,不管文科生理科生,心中都珍藏著樸素的新聞理想,校園記者團、廣播站、新聞網站,是最熱門的學生社團。那時,我們在課堂上接受新聞理想教育,在宿舍里暢談新聞理想,咀嚼起一些話語,曾經讓人激情澎湃、血脈賁張,諸如“記者筆下有財產百萬,筆下有人命關天”、“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你看見我們的時候,我們在紙上;你看不見我們的時候,我們在路上”…… 我不知道那個時候的新聞從業人員對此如何看待,但作為一個對新聞行業充滿憧憬的熱血青年,我和同學們確是無比真誠地相信這個行業能改變些什么。 然而,當我們走上工作崗位,捧著令人艷羨的記者“飯碗”時,一些人的眼光游離了,精神恍惚了,新聞理想在實踐中漸行漸遠…… 筆者是一個懷著純樸新聞理想的青年。說起理想,雖無“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豪言壯語,卻始終藏著最樸素的情懷,諸如珍惜自己筆下的每一個文字,珍惜署上自己名字的每一篇文章,如若自己的報道推動了某項工作,解決了某個問題,更是興奮不已、廢寢忘食。在新聞工作崗位上干了很多年,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懷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歷久彌新。 最樸素的理想,往往植根最深處的靈魂。 記得上初中時,我是一個十足的熱血文學青年,創辦了一份校園文學刊物,在縣報上發表了幾篇豆腐塊。從那時起,我一直很享受文字帶給我的那份快樂和成就感,有時捧著自己的文章,孤芳自賞,達到迷戀的地步。 后來,考大學,選專業,我只報了一個專業:新聞學。最終,如愿進入大學新聞系。這里的學習使我擁有了扎實的專業功底,更加明確了自己的目標: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在我看來,優秀的新聞記者不僅應該具備高水平的專業素養和寫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應該具備高尚的人格品德。 大學四年,新聞理想就像一粒種子,植根于我的骨髓,慢慢發芽、生根、開花……無數個日夜,當別人游走于網吧游戲機室,我獨自一人在圖書館一蹲就是一天;當別人流連于花前月下的浪漫,我則在床頭的矮凳上挑燈筆耕……1400多個日夜,有的人揮霍青春,揮霍金錢,我卻通過寫稿投稿,一字一字,積攢著當時對于自己如天文數字般的學費,積攢著自己對新聞事業的孜孜索求。畢業整理簡歷時,我僅發稿目錄就達10多頁,全國150多家媒體,采用了我400多篇文章。 大四那年,我懷著激動和興奮的心情走進了新聞單位的大門,在這里開始我的畢業實習。 我沒有像某些實習生一樣匆匆而來,匆匆而去。每天細讀報紙,從海量信息中發掘素材,認真采寫。值得慶幸的是,我很快融入了這個大家庭。報社每個記者都有自己的個性和風格,跟每個記者采寫新聞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