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其次,傳統文化課程選擇以及設計要合理而不失趣味,在當今娛樂化盛行的年代才能更好地傳播,如電視節目《百家講壇》、《文化中國》可以體現與時俱進的時代性,也讓很多不懂或是不關注傳統文化的人關注傳統文化,激起他們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再次,在教授課程中,應該避免“一把抓”、“一刀切”,選擇傳統文化某方面(歷史、文化、古代哲學、習俗等)知識掌握扎實或具有特色的老師分別教授。然而,在現代很多高校教師已經開始分開授課,講授自己擅長的傳統文化課程,比如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易中天主講的選修課三國專題贏得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繼而出版了專著《易中天品三國》,他新穎獨到的講解使《易中天品三國》成為他的代表作,他也成了講三國講得最讓大眾接受的人;《百家講壇》節目中的于丹主講《莊子》心得與《論語》心得,大獲成功,在不久后也出版專著,并且一度熱賣。 傳統文化的傳播內容。在傳統文化的傳播中,傳播內容有時也許因為年代久遠、沒人相傳或是傳播失當,而導致這些傳統文化消亡。要想使傳統文化的內容傳播下去,那么就必須改進傳統文化的傳播手段。 綠色傳播策略的內容具有“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具有文化性、時代性,其本身就是與時俱進的表現。就傳統文化的傳播來說,綠色傳播策略給傳統文化的內容傳播帶來了一些啟示作用。 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播內容來說,第一,在傳播中選取優秀的、正面的、符合現代精神文明建設的傳統文化內容,比如,在申奧表演中,融合了中國各民族文化精粹的表演《茉莉花》讓人一眼就記住了中國,這不僅讓經典民歌重現,也沖出國門讓世界人民了解我們。 第二,積極收集面臨遺失的傳統文化內容進行傳播,比如推廣集聚歷史意義的地方性語言聽說教育、傳統技藝(木雕、剪紙、刺繡技術等)的傳承教育,在西安街頭剪紙手工藝者魏伊平當場剪紙表演售賣作品賣價高達幾十萬元,她的師傅庫淑蘭大師1994年的代表作《剪花娘子》僅4米長就賣到天價600萬元,可見,剪紙藝術還是備受重視的。還有就是許多高校都開設有各種傳統手藝類的協會。 第三,加強對書畫、戲劇的傳播。在當今流行文化盛行的時代,涂鴉文字、流行歌曲、街舞興起,而古典戲劇、書法、國畫、武術的推廣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各大高校都有文學社、讀書社、書法協會、美術協會、戲劇表演協會,在體育課程中武術課程備受重視,可見,當今學校對傳統文化的傳播已經引起重視;然后,推廣游覽歷史文化名勝古跡,注意實地教學,既能避免書本教育的空白與無味,又能促進文化旅游地的興盛,比如臺灣歌手組合S.H.E的專輯《PLAY》的主打歌《中國話》、黃磊與劉若英合演的電視劇《似水年華》都曾在浙江烏鎮拍攝,這既讓很多追星族因為偶像的宣傳而去烏鎮旅游,也讓古老的城鎮躍入人們的視野;最后,多開發、投資傳統食品網絡建設,讓傳統食品能夠“抬頭挺胸”,比如在江西南昌主要街道都有大娘水餃連鎖店、季季紅火鍋連鎖店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