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優秀的傳媒人才必須有一個合理、完善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結構取決于課程體系的設計。新聞院系在設計課程體系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是業界對新聞傳播專業人才知識、能力的需求。這種需求在媒介傳播技術發展不同的水平下,在不同的媒介生態環境中,是大不一樣的。當前世界傳播發展的大趨勢是媒體融合,所以新聞傳播院系要根據媒介融合的發展趨勢,順應傳媒業界新的人才需求,與時俱進,加大改革力度,在該做加法時做加法,該做減法時做減法,大刀闊斧,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建設一流的師資隊伍。教師是教育之本,教師的水準決定了學生的水準。沒有一流的師資隊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學生。教師隊伍如果主要來源于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系統地受過本科、碩士、博士階段教育,這等于是教師品質的重要保證。但即便是重點的一流大學,教師的來源也要盡可能地多元化,來自同一個學校、學院、學科的老師的數量要有控制,出身單一學校、學科的老師比例不能過高。除了來自高校的學術型師資外,還要有來自業界的、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的師資,要確立一個原則,即沒有業界經驗的老師不能擔任傳媒業務課程的教學。除此之外,師資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等都要趨于合理。 開門辦學,實現與業界的對接。新聞傳播教育要開門辦學,向業界開放,向社會開放,與業界接軌,與社會接軌,縮短與業界的距離。目前新聞傳播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離實際太遠,離業界太遠。學校不知業界前沿的動態,關起門來自娛自樂,學生畢業出來,才發現學校與業界的天壤之別。新聞教育界必須開通與業界連接的快速通道,一方面可以借助于業界的實踐平臺,開拓新的教學資源,補充學校資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則可以在服務業界的過程中,提升新聞傳播院系的教學與科研實力,進而將此轉化為日常的教學資源。 強化第二課堂,增進學生對國情的了解。新聞教育要以第一課堂為主,但是不能忽視第二課堂。通過第二課堂,可以彌補學生知識系統的結構性缺陷,加強對社會的了解,增進對國情的認識,強化學生的職業精神,提高學生適應社會、適應業界規則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