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新聞愛好者》供稿 工作報道是以記“工作”為主,反映不同戰(zhàn)線、不同領域、不同行業(yè)工作中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情況、新辦法、新經(jīng)驗、新矛盾、新問題或新趨勢的一種新聞報道體裁。由于所做工作的相似性、重復性、總結性,致使記者很難擺脫平淡、枯燥和雷同的“老套路”,像一張“舊船票”,很難登上“新客船”。那么,如何防止“重復昨天的故事”呢? 針對工作報道容易“算總賬”的偏向,譜就“進行曲”。黨委、政府的工作指導與工作報道,最根本的區(qū)別就在于指導性與新聞性。一般來講,指導性關注的是某項工作的進展情況,開頭要有聲勢,中間要有經(jīng)驗,最后要有成果,它往往要管幾個月、一年或數(shù)年,甚至全面系統(tǒng)。新聞性并不是不關注工作進程,不重視指導工作,而是不像上級黨政機關那樣用文件材料指導,它要求必須遵循新聞規(guī)律,實現(xiàn)指導性與新聞性的有機統(tǒng)一。首先,要強調即時性。它要求必須緊緊抓住和關注工作過程中階段性的問題做文章,決不能等到一項工作結束了,或有了能“顯山露水”的成果,才想法找個“新聞由頭”來進行報道,要在某項工作還沒有做完的情況下報道出去,給受眾以“零等待”。如果等一項工作真正完成之后再來報道,那就成了經(jīng)驗總結。從指導性上講,即成了“馬后炮”、“雨后傘”;從新聞性上說,就成了“明日黃花”、“終極式”。對此,要學會寫動態(tài)新聞,找那些“剛出爐饅頭”的新聞,或寫那些不同尋常的開局,寫那些首創(chuàng)的事物,寫那些“前進中的變化”,盡量消滅“目前”、“近日”或干脆沒有時間元素的新聞,決不能讓“總結式”弱化“即時性”。其次,要具有針對性。我們說的針對性,也就是針對受眾的心理期待抓準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抓問題就是抓矛盾。一般來說,它的選材是有的放矢的,即面上普遍存在的問題、工作中的“老大難”問題和群眾普遍關注的問題,大都是前進中的問題。再次,要注重特殊。一般來說,工作指導強調共性,往往一個套路、一個流程,而工作報道則強調個性,即特殊性,它力爭通過反映一個單位、一個地區(qū)、一個行業(yè)、一個領域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經(jīng)驗,對其他行業(yè)起到展示經(jīng)驗、啟發(fā)思想、引導示范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