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如何有效做好民生新聞——以《廣西日報》及其子報為例 文/ 花永安 民生新聞報道是當今媒體在激烈競爭中吸引讀者的重要手段。民生新聞從百姓日常生活中采制而來。好的民生新聞,不僅有內容、有內涵、有力度,而且讓讀者感到貼心、暖心。竭力做好民生新聞,提升民生新聞的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進而增強媒體的競爭力,使媒體牢牢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筆者以《廣西日報》及其子報為例從幾個方面談談如何有效做好民生新聞報道。 深入挖掘新聞資源,著力點燃新聞亮點 對于民生新聞,不同讀者有不同的閱讀需要,即使面對同一篇報道或是同一題材報道,讀者也會有不同的關注點。對新聞資源進行充分利用,使一篇報道或是同一題材報道形成多個亮點,可以提升報道的關注度和思想內涵。 2010年1月15日,《廣西日報》對“愛心香蕉”的報道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2009年11月中旬,廣西香蕉遭遇寒流,銷路受阻,這是一件涉及民生的重大事情。廣西媒體紛紛報道,其中《廣西日報》中《一次牽動全國的民生大救援——從“愛心香蕉”看黨和政府社會各界怎樣扶助“三農”》一文對這一民生大救援活動進行了細致、全面地報道?!皭坌南憬丁眻蟮缽淖x者角度出發對“三個亮點”加以詳盡報道。第一個亮點,報道了廣西香蕉銷路受阻的信息,引起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中央領導為此作了重要指示,國家各部委大力支持廣西促進香蕉銷售,商務部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商務部門組織流通企業加大香蕉采購量,自治區政府召開有關部門專題研究應對措施,迅速出臺一系列加快香蕉等水果運銷、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的好政策,惠及八桂蕉農。第二個亮點,報道了黨和政府向蕉農伸出溫暖的手,民眾一呼百應競相獻上愛心?!赌蠂鐖蟆?、南國早報網順應網民意見,發起“愛心香蕉”心連心——大型報網互動助農行動。一時間,全社會的愛心聚合在一起,義舉熱潮很快化解蕉農的焦慮。全區各種會議的招待水果全部是香蕉唱主角,各行政、企事業單位爭先購買“愛心香蕉”。據統計,全區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共購買“愛心香蕉”8000多噸,連同向外地銷售香蕉在內,全區60多萬噸香蕉基本銷售完畢,為蕉農挽回4億多元損失。第三個亮點,報道廣西發展香蕉產業,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突出,全國市場很大。這次突如其來的銷售困難沒有動搖廣西做大做強香蕉產業的雄心。 《廣西日報》對“愛心香蕉”的報道整合了各個方面的新聞信息,深入挖掘和利用潛在的新聞資源,可以說是將這類新聞資源“榨干吃盡”,使新聞報道形成多個亮點、可讀點和關注點,增強了報道和讀者的相關度,同時又提升了報紙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