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抓住社會熱點,推出“獨家”新聞 隨著技術進步、社會發展,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備受關注,社會公眾參與程度越來越深。越是和群眾利益關聯度高的報道,越能牽動群眾的心,其輻射面越廣,影響力越大。只有關注群眾,報道才能被群眾關注。而熱點問題正是群眾所關注的,群眾眼里的熱點就應該是媒體追逐的熱點,只有把熱點新聞報道做到人無我有,才能讓讀者喜讀、愛讀,媒體的輿論引導力才能得到提高。 母嬰安全是一個關系到社會和諧的重大問題。廣西少數民族貧困山區缺醫少藥,孕產婦狀況更是堪憂,這是個社會熱點問題。《南國早報》記者在對貧困山區孕婦的生存現狀及有關母嬰健康問題的采訪中,了解到在這些貧困山區,擔架是保證產婦住院分娩最有效的手段,但目前某些山區卻連小小一副擔架也買不起。《南國早報》記者設想通過報道來動員全社會為山區母嬰獻愛心,幫助貧困母嬰渡過難關,策劃在母親節前夕推出“小小擔架,搶救母嬰生命安全”專題系列報道,通過大量感人故事和觸目驚心的細節,讓人潸然淚下。該組專題報道前后發出圖文50篇(幅),讀者反響熱烈,共收到讀者和有關人士捐款15萬元,購買了450副擔架送到十幾個最需要的山區縣。同時,自治區政府撥出100萬元設立主席基金用以救助貧困母親。隨后,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媒體跟進報道,使廣西的“擔架行動”經驗在全國引起廣泛關注。該報道由于把觸角伸向社會熱點,立意深遠,從而獲得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 解讀報道政策法規,讓群眾掌握運用 政府出臺的政策和法規,與廣大人民群眾生話息息相關,是他們迫切需要了解的。問題是這些政策和法規比較宏觀、抽象,甚至比較枯燥,不容易被人民群眾接受。要做好這方面民生新聞報道,就要用解讀形式進行報道,用群眾能夠看得懂的語言解讀政府政策和法規。所謂解讀,實際上就是“翻譯”,也就是“細化”。特別是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文件、政策等,要將其做深做透,讓群眾真正掌握,運用到工作和生話中去。 幾年前,南寧市政府發布《城市擴建新規劃》,稱南寧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已經獲得國務院和自治區政府的批準。該規劃是一個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規。它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將給市民帶來什么影響?這是市民未知、欲知、須知的問題。為使廣大市民對該規劃能夠深入了解,《當代生活報》以10個專題的形式進行解讀性報道,每個專題都附以《大邕城重劃版圖》的醒目大標題,特別引人注目。每個專題的解讀報道配以照片。有的專題配以詳盡的規劃地圖、開竣工時間表格,有的專題配以領導、專家訪談文章,告訴讀者關于城市今后的走向、投資機遇、對當前生活諸方面的影響等。一個專題即一個版面,10個專題文圖并茂,利用10個版面一次性報道。這10個專題解讀報道,為讀者對該規劃進行具體“翻譯”、“細化”,提升了該篇民生新聞品位。 作者單位 廣西日報傳媒集團 來源: 《傳媒》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