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微博成為提升媒介素養的新平臺 媒介素養范式的四次變化,揭示了媒介環境的改變對媒介素養的影響: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和傳播環境的改變,媒介素養的含義一直在發展,不同的媒介環境和傳播模式下,媒介素養的內涵不同;媒介環境的改變,受眾的媒介素養也在發展變化。麥克盧漢指出:“媒介即訊息,任何技術都在逐漸創造出一種全新的人的環境,環境并非積極的包裝用品,而是積極的作用進程。”人在這種環境下進行與之相適應的傳播和其他社會活動,由此帶來人與社會的變革。美國召開的全國媒介素養引導人會議達成了目前影響最廣的對定義的共識——媒介素養是“理解、分析、評價與生產以各種形式傳播的信息的能力”。微博創造出全新的傳播環境,為微博用戶提高媒介素養提供了新平臺。 操作便捷,人際關聯,提升用戶參與度與黏性。微博的注冊與使用操作都比較簡單。微博開通多種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序編程接口),使得大量的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等方式來即時更新自己的個人信息,打破了以往媒體更新受時間、地域限制的局面。微博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圖片、音樂或者視頻,其表達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用戶可以更加隨意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便捷的操作平臺和多樣的表達形式,使微博用戶能更快捷地隨時表達自己的觀點、提供最新資訊服務,引起關注者的評論和轉發,從微博中獲得表達自我和獲取信息的滿足感,從而提高微博的使用頻率與參與度。 微博中通過關注與被關注,建立用戶之間的人際關系,這種人際關系消除了現實環境中的身份、地位的層層障礙。微博中的實名認證制度打破了斯坦利·米爾格倫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論”。在微博中,普通微博用戶通過搜索即可找到目標用戶,與之建立人際關系。由于微博傳達信息即時、隨性,縮短了用戶之間的距離,建立了情感上的聯系,從而增加了用戶使用微博的黏性。實名認證后,用戶以真實身份發表言論,把個人想法置身于公眾審判視野。對實名認證的用戶而言,面對著如何正確使用話語傳播權的問題;對廣大微博用戶來說,則建構了言論監督的環境,有助于提升用戶規范言論的意識。 媒介接觸對個人生活也會造成影響。通過高頻率、高參與度地使用微博,可以使媒介更深入生活之中,使用戶認識到媒介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力,深化對媒介信息傳播的認識。 多種聲音,提升信息綜合判斷能力。微博為用戶提升信息綜合判斷能力提供了可能:廣闊的信息來源,直接與當事人、目擊者對話,接近、了解傳播者。微博作為信息交流的平臺,傳統媒介的傳播者和普通大眾共同使用微博,形成多信源發布信息的局面,有利于用戶對媒介信息進行判斷和解讀。同時,多種信息來源的開放環境,有利于開拓用戶對媒介的認識,形成分析、求證媒介文本的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