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社交網站(SNS)不像傳統媒介那樣以內容為核心,而是通過用戶生成內容和以人際關系為紐帶結成虛擬社區①。校內體就是中國最大實名制社交網絡——校內網(即人人網)的一系列文章的標題形式。校內體一般有較為固定的詞語或句式。如“折翼的天使”、“長顆痔”、“溫暖的袈裟”、“抱一抱”、“一輩子”、“一起長大”等,表達出一種“80后”、“90后”群體感悟的青春期特有的傷感或疼痛,極易引起同一“社區”內人群的共鳴。豆瓣網是一個集BLOG、交友、小組、收藏于一體的新型社交網站。“咆哮體”則最早起源于豆瓣網。豆瓣網的網友奉在影視作品中經常表情夸張、姿態咆哮的演員馬景濤為教主。咆哮體常以“有木有”結尾,并輔以大量的感嘆號,生動地演繹出一副馬景濤咆哮帝的風范。例如:“辦公室上班族你傷不起,每天手機打卡機跟你作對有木有!!!聊個QQ還得小心被抓到有木有!!!上下班擠成餅干有木有!!!” 網絡論壇也是觸發網絡流行體的另一重要媒介。2007年8月,天涯社區有人發帖稱:請大家用無敵、優雅、冷艷的“知音體標題”來給熟悉的童話、寓言、故事等重新命名。發帖者首先給《白雪公主》重新命名為《苦命的妹子啊,七個義薄云天的哥哥為你撐起小小的一片天》。隨后網友們踴躍跟帖,加入到對“知音體”標題的仿造之中,先后給一系列大家所熟知的童話、寓言、名著、電影重新命名。一場網絡惡搞以后,留下無數經典笑料。 第二,社會新聞事件也是網絡流行體的觸發來源之一。如QQ體的出現就起因于360殺毒軟件和騰訊QQ之戰。由于兩家公司的用戶數量巨大,這一新聞事件從一開始就引起了超乎尋常的關注。在2011年11月3日晚間,騰訊發表“致廣大QQ用戶的一封信”,稱“將在裝有360軟件的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件”。廣大網友隨即以娛樂、戲謔的姿態模仿這一公開信,發明創造出“QQ體”。其經典臺詞“我們作出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一經說出,往往能制造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效果。例如:“康師傅做了個艱難的決定,如果檢測到用戶使用過統一,方便面里將沒有配料。”“蒙牛做了個艱難的決定,如果監測到用戶胃里有伊利牛奶,將自動釋放三聚氰胺。”QQ體鮮明地表現出了大眾對3Q之爭的態度和感受。“高鐵體”則起因于今年“7·23”溫甬鐵路特大交通事故。事故之后鐵道部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的一些回答,如“這只能說是生命的奇跡”、“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等,引發了廣大網友對事故原因和事后營救、調查工作的不滿和質疑。隨后“××是奇跡,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成為網絡句式,并被命名為“高鐵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