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同質化競爭中的差異化表達 ——《嘉興日報》重大主題報道創新路徑 □鐘永山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圍繞這一重大主題,各地媒體紛紛推出了一批質量高、影響大的報道。作為“紅船旁黨報”的《嘉興日報》也精心策劃,以《從南湖出發,我們共同記憶》為題推出了紀念建黨90周年系列報道,首次系統、全面地對13位中國共產黨“一大”代表進行了追蹤式尋訪,以巨大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抓住了讀者的眼球,營造了重大主題報道的宏大氣勢。 提煉主題 實現內容創新 做好黨報重大主題報道,就是要善于把握時代脈搏,體現社會擔當,搶占輿論的制高點。《嘉興日報》充分利用自身獨特的政治資源,從南湖革命紀念館新征集到的13位“一大”代表的13件歷史文物破題,以講述“一件文物”開始展開“一次尋訪”;以“一個現場”描述展開青春對話,揭示人生啟示;從同一個歷史原點開始,觸摸13位“一大”代表的不同人生履跡,共同追尋那段屬于南湖的獨特記憶。 《嘉興日報》的《紀念建黨90周年·追尋1921南湖“七一”記憶》系列報道以《毛澤東:以青春許國家一個燦爛未來》作為首篇報道,以《商鞅徙木立信論》為切入點,這是南湖革命紀念館新近發現的、被稱為毛澤東“政治宣言”的青春習作,其中隱藏著不少毛澤東早期革命思想。接著以《99年后的尋訪——堅毅執著青春的清明答案》和《一位老人的畢生思考——南湖帶回的星星火種燎原韶山》作為報道的延伸,見證了一代偉人上下求索的革命歷程……這樣的角度切入、背景鋪陳、內涵延伸,運用于13位人物的每一篇報道之中。并且,本著尊重歷史、不回避、不夸大的原則,《嘉興日報》對13位“一大”代表進行了客觀、全面的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