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劉石平 典型人物的報道因議題設置的需要,往往被任意拔高,落入“高大全”的窠臼,不僅無法打動群眾,甚至會引起群眾的反感和非議??朔湫腿宋镄麄鲌蟮乐械钠婊⒔^對化、臉譜化,需要我們牢固樹立群眾觀點,以服務群眾為落腳點,以群眾滿意為最高標準,確保全面真實地呈現典型人物,入情合理地升華,使宣傳報道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真正為群眾所接受。 通過對“最美爺爺”占祖億的宣傳報道實踐,我感到,典型人物宣傳報道要體現“四平”要求,即平實、平視、平等、平易,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在新聞實踐中的積極探索。 以平實視角作為報道落腳點 在組織典型人物的宣傳報道時,一開始就要避免憑主觀想象和設置,人為地拔高典型,使典型人物宣傳報道成為一種概念、模式和千人一面的臉譜。其實,再偉大再典型的人物也來自于群眾,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因此,做典型人物報道,首先應該堅持平實的視角,讓典型人物“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普通群眾所能接受的心理和認知,從契合普通群眾的觀念和需求來組織報道,采寫挖掘。 以“最美爺爺”占祖億的宣傳報道為例。2011年7月31日傍晚,衢州市常山縣天馬發電站大壩下游河灘,12歲兒童洪志杰在玩水過程中不慎溺水,素不相識的65歲老人占祖億跳入湍急且逆流的河水中展開施救,在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將小杰托上漁船后,老人最終因體力不支被水卷走,不幸溺亡。一個淳樸的老農,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用那奮力的一托,換回了另一條素不相識的年輕生命。這是一種非常崇高的舍身為人的品質,是真善美的集中體現,更是需要大力弘揚的一種核心價值觀。這樣的典型人物肯定是群眾認同的,是絕大多數群眾能接受的榜樣。但是在做這樣一個典型人物的宣傳報道時,我們選取的視角要盡量平實,把握好人民群眾普遍的價值觀和道德心理,而不能不符合人物身份特點隨意拔高、升華。因此,宣傳報道落腳點不是放在一個多么崇高偉大的舍身為人的英雄角度,而是“一個一輩子做好事的老農民”——一個善良、慈祥、淳樸、熱心的老農民形象。這不僅符合占祖億本身的人物身份、特點以及他的生活軌跡,而且讀來也更加親切熟悉,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和感動。 在為期兩個多月的宣傳報道中,“一個一輩子做好事的老農民”成為一條報道主線,貫穿于所有的新聞報道中。在衢州日報8月8日發表的《真愛不滅——追記浙江常山舍生取義的老農民占祖億》長篇通訊和衢州電視臺8月13日播出的《一江水長大愛無疆——追思平凡老人占祖億》訪談節目中,還原了占祖億作為這樣一個普通老農民的真實生活,比如“他愛叫老伴為‘林妹妹’,與兩個兒子稱兄道弟喝小酒”、“他和好朋友相約,一起步行去縣城坐茶館、聽新聞、聊家常,安享晚年”、“好水性的占祖億好幾次下水救村民,卻從沒跟家人說過”等等。這些報道視角平實,緊貼群眾,挖掘采集的素材來源于真實的生活,接了地氣,自然就真實感人,有了能打動人的力量。 在選取平實視角的過程中,還有一點非常關鍵,那就是要凸顯、回答典型人物的宣傳價值。在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各種利益交織,人們在追求物化的過程中內心渴望的其實是精神的信仰、道德的回歸。“最美爺爺”是一個普通的老農民,然而在生死關頭,他為什么能做出這樣一種非常崇高、無私的選擇?這是因為他的心中有著向善的力量,保留著一種非常淳樸本真的價值觀。這種品質不僅是公眾普遍認可的精神和美德,與社會普遍的價值判斷標準相一致,與大眾的精神追求相吻合,而且也符合一個民族期望將共同的傳統美德在現實社會、一代新人中得到延續的心理,是普通人所向往、所期盼看到的。也正是因為把握了這一點,為期兩個多月的宣傳報道不僅沒有引起群眾的逆反心理,而且引發了更多思考,形成了強烈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