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我們該構筑一座怎樣的“橋” ——從“冷漠的哥”報道看媒介“橋梁”作用 □阮周琳 李玉燕 2010年4月21日,溫州晚報刊發《警方追查“冷漠的哥”》一文,由此拉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警民團結一致追查“冷漠的哥”的大戲序幕。 從第一篇報道開始,到今年5月20日,“冷漠的哥”終于因犯強奸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兩年。這組連續一年多的報道,從引發關注和討論,到向讀者征集有效線索,再由記者蹲點守候,最終抓獲“冷漠的哥”,凝結了溫州晚報采編人員的心血,考驗著媒體人的良心,也彰顯了媒體作為一座“橋梁”價值。這組報道被評為2010年度趙超構新聞獎一等獎和浙江新聞獎二等獎。 報道回顧:警方、媒體、受眾合力抓捕“冷漠的哥” 15歲的安徽少女小薇(化名)從北京前往臺州溫嶺,在溫州轉車,從溫州火車站打的至新城站。途中,同在那輛出租車上的另一名男乘客強奸了小薇,而目睹這一切的的哥李文凱始終冷漠以對,沒有出手相救。案發后,強奸犯李文臣很快被抓捕歸案,但讓小薇心寒的李文凱逃走了,警方開始追查李文凱的下落,溫州晚報開始協助警方追查。 期間,報社女記者在小薇乘車的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調查,奔赴溫嶺傾聽小薇的心里話,發動市民踴躍提供線索,還有熱血市民主動提供懸賞金等等。最終,在溫州晚報記者一個多月的蹲守、努力下,終于掌握了李文凱行蹤的確切線索。在記者的配合下,溫州警方抓獲了李文凱。 報道中,溫州晚報的熱線電話每天都接到數十個讀者來電,其中不乏線索提供者。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強烈反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