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文/宋顯仁 貴港是一個有500多萬人口的農業大市,關注貴港市新農村建設,一直是貴港廣播電視臺宣傳工作上的重點。貴港臺近幾年的實踐證明,城市電視臺的節目,特別是新聞、社教類節目,多一些有新意、有特點的農村題材,既受到農民朋友的好評,又受到城市觀眾的歡迎。城市電視臺關注農村生活,反映農村新時尚,為城市觀眾打開了察看大時代的另一扇窗口。城市電視臺節目的鄉村意識也為城市電視臺自辦節目注入了活力。筆者認為城市電視臺自辦節目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更深層挖掘城鄉觀眾共同興趣的話題。 堅持關注農村亮點,著力反映農村新貌 一是把握“一條主線”。中央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描述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是對新農村的全景式描繪,也是建設新農村的總體目標和要求,為此,關于新農村的宣傳就要把它作為主線貫穿到采編工作中。這就要求我們要報道好今日農村中的亮點,這是農村中的新鮮事,農民感興趣,城市人同樣會感興趣。如“貴港新聞”播發過的《我市首次對名果公開競價:一樹龍眼7萬元》《貴港:“三棲”農民致富忙》等新聞以及“今日貴港”專題欄目中播發過的《貴港:農民“低碳”生活成時尚》等節目和“紅旗飄飄”欄目中播發過的《小羽毛造就億元村》《小業務員創造千萬財富》等新聞或專題節目,及時反映貴港農村生活中的新情況,以其新鮮、“生猛”而受到觀眾關注。 二是展示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帶領農民朋友致富奔小康中發揮的帶頭作用。如“紅旗飄飄”欄目中的《京龍村:承諾助農增收300萬》,講述了覃塘區東龍鎮京龍村黨支部做出了一份增收300萬的承諾并積極兌現的故事。又如《木薯鋪就致富路》說的是羅柴村黨支部積極探索適合本村的經濟發展模式,通過企業帶動和木薯品種改良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產業化發展,為當地農民鋪就了一條致富路。這些專題片讓人看到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中發揮的戰斗堡壘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