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附件 國際新聞獎評選辦法 根據中宣部《關于<2009年—2020年我國重點媒體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總體規劃>實施方案》和中國記協《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選辦法》,自2012年起,福建新聞獎內增設設立國際新聞獎評選項目。 一、評獎宗旨 開展國際新聞獎評選,旨在鼓勵和倡導我國新聞媒體拓展報道視野,樹立世界眼光,對國際新聞特別是重大國際新聞和涉華新聞,在堅持事實準確的前提下,努力體現我政府立場,維護國家利益,體現中國視角,傳播中華文化,增強中國聲音,掌握話語權,贏得主動權,提高國際傳播策略和水平,提升影響國際輿論的能力和實效,進而促進我國國際新聞報道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盡快形成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新聞傳播格局。 二、評選范圍 經國家正式批準的報社(報業集團)、通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批準的、由新聞宣傳主管部門和新聞單位主辦的、具有登載新聞業務資質的新聞網站(不含網絡版、電子版),上一年度原創、首發并“落了地”(對內報道,要有報紙、電臺、電視臺及有登載新聞業務資質的網站刊播;對外報道,要有境外報紙、電臺、電視臺和網站刊播)的國際新聞報道(包括中文和英、法、俄、阿、西等外文的對內和對外報道)。 三、評選項目及基本要求 現設16個評選項目。 (一)報紙通訊社: 消息類、評論類、深度報道類(含通訊,系列、連續和組合報道)。 (二)廣播: 消息類、評論類、深度報道類(含專題,系列、連續和組合報道)、訪談類。 (三)電視: 消息類、評論類、深度報道類(含專題,系列、連續和組合報道)、訪談類。 (四)網絡: 消息類、評論類、專題類、訪談類。 (五)新聞攝影。 四、評選標準 (一)堅持正確報道方向,有效體現中國在國際新聞輿論中的話語權和議題設置權,體現我國外交方針政策精神,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在重大國際事件和涉華重要新聞輿論競爭中,傳播中國聲音,表達中國立場,有效影響國際輿論,為我提供主動和輿論支持。 (二)新聞性、時效性強,能夠全面、客觀、真實、準確地報道世界。 (三)主題鮮明,語言文字生動,表達純熟、簡練,制作精良,感染力強。 (四)對外報道能夠盡力適應境外受眾視角和欣賞習俗,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親和力較強,傳播效果較好。 (五)消息類作品要求語言文字簡明扼要,有完整的新聞要素,表述準確,邏輯清晰; 評論類作品要求觀點鮮明,論點正確,論據準確,分析深刻,論證有力,具有不同媒體的特色; 深度報道類作品要求主題鮮明,結構合理,語言生動,報道內容全面有深度,其中系列、連續和組合報道的單篇作品不少于3篇,且各單篇作品之間的標題、內容關聯性強,能成系統,不含事后將一段時間內分散發表的主題和內容相關的報道集納在一起的作品; 訪談類作品要求選題恰當,時效性強,主題集中,內容完整,語言流暢; 網絡作品要求交互性強,專題作品結構清晰、邏輯分明; 攝影作品要求新聞性強,現場抓拍,表現力強,標題準確,文字說明新聞要素完整,文字簡潔。 五、參評作品作者、編輯申報辦法 參評作品作者、編輯申報,執行福建新聞獎相應項目的申報要求。 六、設獎數額與獎勵辦法 設獎數額按不超過參加定評作品的1/3掌握。實際獲獎作品中,一等獎不超過15%,二等獎不超過35%,三等獎不超過50%。 與福建新聞獎其他獎項同時定評、頒獎。 七、推薦或報送數額 詳見附件新聞獎評選通知附件1 八、報送材料要求 報紙、通訊社、廣播、電視、網絡類參評作品材料報送要求同福建新聞獎其他評選項目。報紙、通訊社報道稿采用(轉載、引用)率要附境內外報紙的報樣(包括中外文)或電臺、電視臺、網絡采用(轉載、引用)的依據;廣播、電視報道落地情況,要附相應依據材料。 新聞攝影作品報送材料為:參評作品推薦表、按裝裱樣式(附件4)制作的卡紙,并提供卡紙上需要的參評材料: 1.參評照片。每幅(組)照片長邊為8英寸,用淺色硬卡紙裝裱,長度為31cm,寬度為21.5cm。組照每組不超過6張,裝裱后用膠帶將每幅作品卡紙按順序連接在一起。 2.每幅(組)參評作品須附1份首次發表作品的完整樣報,把樣報裝在信封里,信封按規定粘貼在卡紙背面。網絡新聞攝影作品要求有登載作品的完整網頁打印件。 3.在卡紙正面下方填寫刊發時的標題、說明,背面填寫表內各項內容。 九、處罰辦法 執行福建新聞獎處罰辦法。 十、省記協享有參評作品申報材料的使用權。本辦法解釋權歸省記協。 ?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