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新聞學院博士后翟杉在2011年第12期《新聞實踐》刊文,認為微博患上“壞消息綜合征”。重度微博使用容易造成網友對環境強烈的不安全感。《人民論壇》雜志曾做過調查顯示,我國近三成網友患上“微博疲勞癥”,很大原因就在于微博上過多負面信息的堆積,使其心境變得灰暗,喪失生活信心,嚴重影響到其心理健康。微博中過多的負面信息會加重“壞消息綜合征”,進一步降低社會公信力。相比較其他國家的網民,我國網民的“壞消息綜合征”顯得更加嚴重,其突出表現就是網民對負面信息的偏聽偏信和對正面信息的質疑。微博中大量出現的負面信息會降低人們的道德底線,并產生示范作用,對整個社會價值觀產生不良影響。微博負面消息泛濫的原因有:我國轉型期凸顯的社會問題導致民眾心理失衡,刺激負面信息的創造與消費;主流媒體未能滿足公眾知情權,導致負面信息傳播轉投微博;微博自媒體傳播的便利性客觀上有利于負面信息的傳播。改善微博負面信息泛濫局面可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正確面對轉型期的社會矛盾,有效疏導轉型期社會心態問題。二、加強媒體的社會責任意識,重塑主流媒體的公信力。三、開展公民媒介素養教育,重視對微博“意見領袖”的互動,培育良好微博公共空間,加強微博行業自律。
BBC與CNN駐外記者站發展趨勢
中央電視臺發展研究中心任永雷在2011年第12期《電視研究》刊文,認為以BBC、CNN為代表的國際媒體駐外記者站在成本控制、機構功能、人員配置等方面呈現出新趨勢。一、國際媒體經營壓力加大,駐外記者站紛紛縮小規模、控制成本。BBC嚴格控制國外專業記者數量,同時安排駐外人員參與商業活動,擴大海外收入來源。CNN駐外記者站將同一新聞故事分別用于10個不同頻道,用不同方式把消息傳播出去。二、快速實現駐外記者的采編播一體化。BBC美洲中心站具備獨立的采編播功能,同時也具備相對獨立的財務收支體系,在當地直接建設地方臺,或與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多家電視臺合作,建立合資臺,直接針對當地進行本土化播出。三、積極打造“一專多能”的海外采編人才。BBC將原來獨立的電視、廣播和網絡新聞運營平臺整合成一個跨平臺多媒體新聞中心,實行大編輯部制,又稱“360全平臺”采編。細看CNN的駐外記者站布局,不難發現“一站帶一片”的規劃,在一個地區內,辦公設施相對完善的記者站和獨當一面、一人多能的駐外記者以及編外人員相互呼應、相得益彰。四、重視新媒體傳播,加大技術投入。BBC提出了“創意未來”的改革發展計劃,從2009年到2011年,BBC的新媒體業務支出年均增長27%。CNN在傳播技術的投入上不惜重金,完成了全球數字化升級,率先使用衛星碟式天線等。
2011年中國互聯網發展十大動向
《人民日報》“新興媒體”版和人民網研究院日前聯合發布“2011年中國互聯網發展十大動向”:一、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的《決定》提出,要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促進網絡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為國家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提上日程。二、微博140字領跑微時代。2011年,微博以其208.9%的增幅,創下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增速之最。三、移動互聯網迎來春天。2011年第三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108.3億元的市場規模,讓互聯網企業為之一振。四、視頻網站競爭走向白熱化。視頻網站從幾百家萎縮至現在不足10家主流網站,視頻網站迫不及待地跨出了上市這一步。五、物聯網從概念走向現實。2011年,國家研究制定了促進我國物聯網健康、有序發展意見和“十二五”發展規劃,設立并組織了實施物聯網發展的專項。六、開放平臺拓展互聯網空間。騰訊、百度、奇虎360、網易、新浪、盛大、淘寶均已公布開放平臺,開放平臺成為匯聚民智的有效方式。七、云計算走向實際應用。北京云基地內的企業數量增長一倍,深圳從事云計算相關應用的企業已超過300家。八、第三方網付變身“正規軍”。2011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公布首批《支付業務許可證》,互聯網上常見的第三方支付企業悉數獲得許可證。九、搜索引擎提供多元服務。十、互聯網IPO潮起潮落。高燒不退的海外上市開始降溫。國內互聯網公司在積累了與華爾街打交道的經驗后,更加趨于理性。相信經過風雨洗禮,中國互聯網企業在追逐希望的IPO路上會走得更穩。
來源: 《中國記者》雜志 |